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首開先例:香港本土派人士在德獲庇護

葉宣
2019年5月22日

兩名香港本土派活動人士在德國獲得庇護,成為香港公民在外國獲庇護的先例。人權組織認為,這表明國際社會對香港的法治和自由失去信心。

https://p.dw.com/p/3IuA4
BdT - Abendstimmung Berlin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C. Soeder

(德國之聲中文網)黃台仰和李東昇或許是在德國獲得庇護身份的首批香港公民。25歲的黃台仰和27歲的李東昇是香港本土派活動人士、本土民主前線創建成員。兩人因在2016年的"旺角衝突"中扮演重要角色,被拘捕起訴。在保釋期間逃離香港。

逃亡兩年後,黃台仰和李東昇在柏林露面。據《紐約時報》和《金融時報》報導,兩人已於一年前在德國正式獲得庇護。德國移民和難民署向《紐約時報》證實,去年對兩名香港公民給予庇護身份。黃台仰對該報表示,"香港已失去了其的國際上的特殊地位"。

報導援引國際特赦組織組織的中國問題研究院潘嘉偉和另兩位人權律師指出,迄今還沒有香港公民因逃避司法迫害而在外國獲得庇護權的先例。潘嘉偉稱,這表明國際社會現在對香港的擔憂有多嚴重。

避難之旅

2016年農歷新年,與警方發生嚴重衝突的"旺角騷亂"後,黃台仰和李東昇受到"暴動、煽惑非法集結"等罪名指控。2017年11月在保釋期間,他們獲法庭批准離港出席活動後,經台灣前往德國。此後,兩人受到香港警方通緝。另一名本土民主前線的成員梁天琦,也受到類似的指控,於去年被判6年監禁。

Hongkong Proteste
2016年2月抗議者在旺角與警方發生衝突圖片來源: Reuters/L. Chung-ren

據《金融時報》報導,兩人抵達德國後提出了避難申請。在等候審核結果期間,他們先後被安置在三處難民營,2018年5月,終於得到了獲准的批復。

黃台仰說,德國當局沒有說明給予避難保護的具體理由,但他在與移民官員面談時表示,香港司法當局對他的指控是出於政治動機。

北京批德國干涉內政

本周,媒體報導了港人在德獲庇護的事件後,德國政府出面表態。德國外交部發表聲明表示,香港的人權狀況總體是良好的,「但同時,政治反對派空間受到擠壓、言論和新聞自由的逐漸流失,特別是在涉及敏感政治議題的時候,這讓我們深感憂慮。」

中國政府立即就此做出回應,批評德國政府干涉中國內部事務。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周四在例行記者會上,要求德國方面「尊重香港的法治和司法獨立」,停止以任何形式干預香港和中國的事務。他表示,香港回歸以後,有效落實了「一國兩制」、「高度自治」的原則;香港的事務完全是中國的內部事務,他人無權干涉。

德國綠黨聯邦議院黨團的人權政策發言人鮑澤女士對德國之聲表示,根據德國避難法,申請庇護的條件是當事人因自己所屬的民族、社會群體、宗教或政治觀點而遭受威脅、迫害。

Ray Wong Toi-yeung
黃台仰2015年7月在一次本土派示威集會上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K. Cheung

據她所知,2017年到2019年間,包括黃、李二人在內共有三名香港公民在德國申請庇護。就另一人的申請尚未做出決定。她強調,難民部門必須根據個案的具體情況做出決定。

憂逃犯條例修法

黃台仰說,選擇德國是因為"德國對中國有著堅定的立場,特別是在人權議題上"。他還表示,在庇護獲批准一年後,現在公開露面,是為了喚起人們對香港修改《逃犯條例》以及六四慘案30周年紀念的關注。

香港立法會正在審議的《逃犯條例》修正案,擬將移交逃犯的範圍擴展至台灣和中國大陸,被批評是為向大陸遣送例如政治異見人士等打開大門。修法計劃引發香港民眾大規模抗議,國際輿論也再度關注香港的法治前景。

鮑澤也對香港的有關修法計劃表示擔憂,認為這將使公民社會的活動空間愈加受擠壓,人權人士、民主人士、公民社會代表和記者等都會受到更大壓力。

黃台仰對法新社表示,如何通過修法,他就完全沒有可能再返回香港,因為在那裡會面臨被遣送往大陸的危險。

據黃台仰說,自己正在學習德語,準備今年秋季在哥廷根大學開始攻讀政治學和哲學。6月4日,黃台仰和李東升將出席德國綠黨在柏林主辦的一場以天安門事件30周年和中國發展為主題的研討會併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