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養幸福的豬,吃鮮嫩的肉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7月6日

聯邦德國政府廣為宣傳的「農業轉向」,其目的之一是改善有用動物的生存條件。就肉豬而言,就是蛋雞和奶牛享受到的待遇,肉豬也應當同享,因為德國現在在野外飼養蛋雞和奶牛的做法相對而言已經比較普及,但是生活在野外草地上,在那裡翻滾、調情的肉豬卻很少見,還沒有被看作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https://p.dw.com/p/3pVV
生態養豬場:豬的幸福最終是為了人的幸福圖片來源: AP

飼料罐旁,多元種族會聚一堂:粉紅色的豬和帶鐵鏽紅或者黑藍色斑點的肉豬,一起擠在放豬食的地方。哪種雜交豬可以提供最好的肉呢?飼料對此就有一定的影響,正在把微小的顆粒狀豬食倒進飼料罐的農業專家費爾克女士這樣告知道。她介紹說:

「這是一種獨喂飼料,也就是只給豬喂這種飼料就夠了。這種片狀飼料大約有三毫米厚,是一種特殊的最終填喂飼料,含有一部分的羽扇豆成分,因為我們在另外一個試驗中發現,如果給肉豬喂羽扇豆,它肌肉內的脂肪含量就會增高,可以得到品質特別好的豬肉。我們現在就準備在野外飼養的條件下,再測驗一下這種效果。」

肌肉內脂肪主要是指含在肋條肉裡面,而不是肋條周圍的脂肪。這些微小的脂肪塊,肉眼幾乎看不到,但是它們卻可以讓肋條肉更有味道,更香。幸福土豬的生態,或者說是綠色嫩肋條肉,這就是弗蘭克豪森國有農莊努力的目標。這個農莊是德國卡塞爾大學「生態農業」系的試驗農莊。

只是問題在於:幾十頭肉豬,在半年長的時間裡,擁擠在相對而言較小的空間,勤奮地吃喝、消化,當然也就會生成一大堆的糞便。土壤學家布蘭特探討了這些糞便,究竟是屬於肥料呢,還是屬於有害物質這個問題。他介紹說:

「作為肥料,這些糞便存儲在土壤裡的時間並不長。它們很快就會被滲透水,也就是雨水,從土壤裡溶解、沖洗出來,浸到地下深處,混到地下水裡,可以污染我們的地下水。現在,我們就是想示範一下,人們完全有辦法,即不給環境帶來過度影響,也同樣可以達到飼養幸福土豬的目的。具體做法是,一方面限制飼養密度,也就是限制在單位面積上、單位時間裡可以飼養多少隻動物。比如說,就肉豬而言,每年每公頃土地,應當只養10只肉豬。這相當於每年大約向土壤釋放170公斤的氮元素。使用化肥的農民,一年在地裡施用的氮肥量,就是這個數字。而這個量,是像莊稼這樣的農作物,可以再度吸收掉的。」

理論上來說,是這麼回事兒。但是在實際當中,豬們是想怎麼干就怎麼干。假如它們早上起來,鑽出瓦楞板搭成的豬圈後,它們首先會繞著豬圈轉個彎,『方便』一下,天天如此,而且一直是在同一個地方。因此,養豬人就必須經常使用曳引車,拉著瓦楞棚換個地方,以便豬糞可以較為平均地分佈在整片草地上,也就是說給土地施肥,而不是污染地下水。就是飼料罐,也得時不時地給挪個地方,因為可想而知,飼料罐周圍,也是豬們喜歡呆的地方,也就是說,是豬糞集中的地方。布蘭特繼續介紹說:

「我們也可以安裝供豬們玩耍的地方。比如說在地裡插根木樁,在上面裝條鏈子,或者是一個舊輪胎,或者是一塊木頭,吸引豬玀們玩。然後,每隔兩到三個星期再給這樣一個『玩耍設施』挪個地方。今年夏天,我們就想試試這個辦法。」

野外養殖肉豬的方案,並不僅僅適合於生態農莊采納。就是常規養殖的農民也完全可以把他們的豬,放出去養。好處是不用再蓋昂貴的豬圈,節省費用;而清理糞便、打掃豬圈的這些麻煩事也就一同省去了。他們只要在地裡搭個瓦楞棚,架個飼料罐,立上一個簡單的玩耍設施就夠了。除此之外還有必要採取的措施,是在四周拉個帶電鐵絲網以防備野豬,因為野豬有可能會帶來豬疫,也就是豬霍亂。有了這幾樣東西,幸福的土豬,就可以在野外哼哼哈哈、翻轉打滾、吃喝拉撒了。布蘭特告知道:

「豬們在這樣的環境中,真的會感覺非常舒服。它們現在有足夠的地方,把鼻子隨意插到地裡,拱動、哼哈,時不時地還可以互相挑逗、惹事。一些豬可以躺在後面的麥秸上睡大覺,另外一些又可以守在飼料罐旁,等下一批豬食。...所有的豬,都有事幹:找蚯蚓啦,或者在泥裡打滾啦,等等。看它們都在各自幹些什麼,其實是很有意思的。我每次到地裡取土壤樣品之前,都會不自覺地站在那裡,看上它們幾分鐘,就像在觀賞一幅美妙的田園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