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阿拉伯聯盟不再對以色列「三拒絕」

Peter Philipp2007年7月26日

阿拉伯國家表示,願意承認以色列。 而前提條件是,以色列撤回1967年戰爭以前的邊界以內。這是條件之一。條件之二是:允許巴勒斯坦難民回歸。倘若以色列接受這一建議 ,那麼,將奠定成立獨立巴勒斯坦國的基礎。本周三,埃及和約旦兩國外交部長就阿拉伯聯盟和平路線圖建議前往耶路撒冷舉行磋商。德國之聲中東問題專家彼得.菲力浦評論如下:

https://p.dw.com/p/BMPt

阿拉伯聯盟秘書長穆薩表示,阿聯並未改變對以色列的政策。但是毫無疑問,與四十年前相比,阿拉伯聯盟的這一立場有天壤之別。四十年前,阿拉伯聯盟國家齊集喀土穆。當時,六日戰爭剛剛結束兩個月,阿聯做出決定: 拒絕承認以色列,拒絕談判,拒絕締結和平。四十年後的今天,阿拉伯聯盟卻制定出了一份和平路線圖,埃及與約旦外長則在耶路撒冷試圖說服以色列接受這一計劃。

回顧歷史:1979年,埃及與以色列簽署和平協定,遭到阿拉伯聯盟的孤立,而今天,埃及和約旦兩國的外交努力成為推動阿以締結和平不可或缺的力量。阿拉伯聯盟以及國際社會廣泛認為,這是實現和平的唯一可能。當年的沙烏地阿拉伯王儲阿卜杜拉早在2002年就在貝魯特發出呼籲,今年三月在利雅德他再次強調,倘若以色列退回六日戰爭前的邊界以內,同意成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解決巴勒斯坦難民問題,那麼,阿拉伯國家願意與以色列締結和平。

對以色列來說,這始終是一個難以接受的建議。以色列並非不希望實現和平,而是因為早已對「土地換和平」失去了信心。而且,以色列民眾中很大一部分固執的相信,六日戰爭中佔領的土地本來就屬於以色列,不應為任何理由讓出土地。哪怕是為了和平也不行。

實際上,即便是這部分以色列人也早已清楚地知道,除此之外別無出路。因為一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必須擁有一定程度上相互聯結的、有生存能力的領土。以色列人也早已意識到,巴勒斯坦建國是必然的。甚至連以色列前總理沙龍也提及此事,而其繼任者奧爾默特則提到退還其它被佔領地區。

這是正確的舉動,但是還不夠。阿拉伯各國外長也表示,事不宜遲,阿拉伯聯盟的這一建議並非永久有效。這不禁讓人聯想起過去:你不同意,我就動武的做法。不過,以色列的反應還是令人不應過於樂觀:以色列表示將與敘利亞和沙烏地阿拉伯舉行磋商,儘管阿拉伯聯盟的路線圖將這些雙邊對話排除在外——因為阿聯希望促成以色列與整個阿拉伯世界之間的協定。

無論具體落實該路線圖將會遇到哪些困難,首要的一步是:以色列接受這一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