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閒話德國:民主不好玩兒

張丹紅2016年6月18日

專欄作者張丹紅正在體驗德國地方政治的坑坑窪窪。她在為捍衛波昂國際活動中心的鬥爭中遇到了一系列無從解答的問題。

https://p.dw.com/p/1J8mp
Internationale Begegnungsstätte in Bonn zu sehen
圖片來源: DW/D. Zhang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一首流行歌曲有這樣一句歌詞:"成功不是幸運,而是血汗和淚水的結果"。不僅如此,成功甚至不一定帶來幸運。一個成功的企業可能成為他人覬覦的對象,一座成功的機構甚至可能面臨關閉的命運。原因可能是妒忌,或是個人恩怨。不過這些理由上不了檯面,所以只能找其他的藉口。

萊茵中文學校所在的波昂國際活動中心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過去三十年裡,該中心成了全世界人民之家。在目前大規模移民的背景下,這樣的機構更是有十足的必要。但波昂市政府偏偏對其判了死刑,而且要立即執行。理由很站不住腳。

理不服人

波昂市決策人最主要的考慮是節省開支,能省則省,以應對安置難民的巨額開支。不過活動中心迄今為難民提供的語言課又必須繼續辦下去,只不過換個地方,那麼節省的是哪一段呢?剛剛退休的中心主任格拉姆博士說:"重新調整的費用可能更高。"市政府提出另一個關閉活動中心的理由是中心門口的台階輪椅上不去。這是老房子的"通病",應當關閉所有這類建築中的機構了?

聽市政府的設想,根本沒有老移民什麼份兒了。將新老移民對立起來,這就是德國政治解決難民問題的方案嗎?團結力量大,我們18個移民協會決定聯合起來為捍衛活動中心而努力。這是我生平第一次投身政治。

耗神的民主

我們徵集波昂市民的簽名,找政治決策人談話,在每個下屬委員會表決之前組織抗議集會。"下屬委員會由專業政治家和市民組成",市政局的舒爾特女士說。這些委員會討論表決的結果作為常務委員會做最後決定的依據。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裡,常務委員會的成員們慢慢形成自己的意見。民主是需要時間的。

換句話說,市政府常務委員會的決策人沒有先入為主的意見,畢竟他們不可能是所有領域的專家。於是他們傾聽正反兩方面的聲音,最後憑天地良心做出決定。

Zhang Danhong Kommentarbild App
張丹紅

這是民主的理論。實際上,在下屬委員會不厭其煩地斟酌討論之前,市議員們就已從各自政黨的議會黨團那裡得到了自己該做什麼表態的指示,而這一切主要關係各政黨的利益以及與其他政黨之間或結盟或作對的選擇,表決內容是次要的。當然也有政治家憑良心來決斷,但這只是個別現象。如果我冤枉了他們,那麼為什麼下屬委員會以壓倒多數支持我們、而常務委員會中支持和反對活動中心的力量仍然像幾個月前一樣旗鼓相當呢?這與我的不少記者同行有一比 - 他們的做法是,在調查採訪之前確定報導的大方向,之後不顧調查結果勇往直前。他們的座右銘是:"我不讓調查破壞我的故事。"而很多政治家的原則是:"我不會因事實改變自己的意見。"

不解的問題

有一次在市議會會議廳門前遊行的時候,遇到了波昂市長Ashok Sridharan。他是一位有印度血統的精明強干的男人。他對我們的訴求表示理解,但同時堅決地說:波昂不再需要國際活動中心了,為難民開的語言課搬到大眾學校。這使我無語。這位市長對自己下決心關閉的一座機構竟沒有絲毫的瞭解。大眾學校從事的是成人教育,而國際活動中心的對像是兒童和青少年。此外,大眾學校最近一年因為給難民開語言班,早已人滿為患,還經常借用活動中心的地盤。

還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為什麼一位有移民背景的市長偏偏與一個移民之家過不去呢?是特意表現他不偏向移民嗎?此外,關閉中心的始作俑者是波昂青年局局長。按理說,他的官職使他本應是為青少年服務的活動中心的天然盟友。最不可思議的是:參與制定關閉方案的還有波昂市負責移民融入的專員。這位綠黨籍女政治家上一次訪問活動中心還是十年前的事情。是那一次與中心主任結了仇?

言論自由何在?

就在我們灰心沮喪的時候,傳來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中心前主任格拉默博士被授予移民融入理事會頒發的融入獎。這使市政府尷尬不已。在前不久舉行的頒獎儀式上,有關官員說獲獎人不必上台。當理事會表示抗議時,他又說上台可以,但不要發言。

常務委員會的表決將於6月23日舉行,估計結果將與英國公投一樣扣人心弦。共同的鬥爭將我們這些移民組織凝聚到了一起,市政府對我們"各自為政"的指責也不攻自破。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