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220311 Euro Banken Krise

2011年3月23日

國際貨幣基金的專家認為,世界金融體系仍然沒有做好抵禦金融危機的準備。在一份討論文件中,專家們認為,全球作業的超大型金融康采恩仍然製造著金融體系的風險。德國經濟研究所(DIW)也做出了類似的判斷。

https://p.dw.com/p/10gNM
德國重要銀行圖片來源: DW/AP

銀行資本還在進一步集中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文章雖然只是一份討論文件,但它卻是得到該組織總經濟師布朗查德(Olivier Blanchard)首肯的,資本市場部主任韋納爾斯(Jose Viñals)也是過目同意的。這個文件的言辭非常明確。文件寫道:目前,還沒有一個國際模型能夠描述在危機狀態下,怎樣對該領域的大型金融機構進行重新架構,其目的是最終不是讓納稅人,而是讓債權人承擔損失。

文件繼續寫道,必須思考降低這類康采恩的複雜結構、經營範圍,必須改善資本結構。專家總結道,"在大部分國家內,金融系統的結構沒有發生變化",更有甚者,實力強大的競爭者通過購買危機銀行,還進一步加劇了銀行資本的集中。德國經濟研究所的施羅騰(Mechthild Schrooten)教授也得出了以上結論。她說:

"金融危機的進程中可以觀察到,大型銀行的數量不但沒有降低,反而增多了。或者用另外一種表述:對於金融系統至關重要的銀行的地位在上升。我們在銀行界經歷了兼並浪潮。這些都是些大型銀行。如果大型銀行兼並,出現的是對金融體系更為至關重要的大銀行。"

一些大銀行到了不能倒閉的程度

國家對危機深重的銀行提供大量援助,這也加大了不能讓它們倒閉的壓力。為了避免出現嚴重的後果,國家只能不惜一切代價避免其倒閉,也就是說這些銀行大得到了不能倒閉的地步。施羅騰教授說:

"降低對金融系統至關重要的銀行數量的想法,至少在德國未獲成功。到目前為止一直不清楚的是,銀行的平衡帳目表中到底藏了些什麼東西。不過,銀行在過去將很大一部分送到了'壞賬銀行',總體上應該可以說,它們今天的狀況要比兩年前更健康。"

下一輪銀行壓力測試今年6月底揭曉

這些銀行是否究竟更為健康,還要看下一輪壓力測試的結果。新設立的歐洲銀行監管機構EBA已對此做出了規定。歐洲88家銀行,其中包括13家德國銀行,必須經受住假想的持續到2012年底經濟蕭條的考驗,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不能過多地使用自有資本。這一壓力測試的結果將在6月底公佈。

專家們認為,首輪壓力測試並非名副其實。一年前,對191家銀行做了壓力鑑定,其中只有7家銀行不合格,而它們中間並不包括不久後將愛爾蘭推向破產邊緣的那4家。

作者:Rolf Wenkel 編譯:李魚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