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Chi1610 China Finanzkrise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8年10月16日

面對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中國也沒有倖免於難。股票價格跌到了谷底,直到歐洲和美國的巨額救市計劃出台之後, 股市的情況才有所好轉。中國政府一再強調,中國的金融市場穩如泰山。儘管廣大儲蓄者受到金融危機的直接影響非常之小,然而在中國人們還是能夠感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專家表示,中國的出口已經出現了回落現象。

https://p.dw.com/p/FaEi
是不是倖免於難得由錢包說了算圖片來源: DW-TV

中國的證券交易所的氣氛在過去一段時間相當凝重。投資者捂緊了腰包,而普通老百姓則開始擔心自己的資產貶值。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家趙錫軍教授認為,這些恐慌都是沒有必要的:「中國只有很少的人既在美國又在中國投資,另外,在美國的上市公司和在中國上海深圳的上市公司也不是同一個上市公司,所以兩個市場的投資者沒有很多的資金往來,上市公司也並沒有很多的交叉。所以兩個市場從表象來看是沒有什麼直接聯繫的。但是投資者在心理方面是有聯繫的,所以當一個市場情況不好的時候,它的這種悲觀心理會傳導給另一個市場的投資者。」

也有一些中國人在美國企業投入了資金,現在基本都是血本無歸。但是人民大學金融學院的趙錫軍教授認為這些人為數不多。他認為,中國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不像其他國家那樣嚴重的原因是,中國的金融體系還比較落後。美國人和歐洲人對自己手裡的錢有多種多樣的投資可能性,他們可以投保險,可以買基金,買股票等等,但是中國人目前只有兩種投資方式,一是儲蓄,二是炒股。然而中國股票市場控制的還比較嚴,只有一小部分市場能夠為私人投資提供活動空間。所以美國出現的貸款市場大規模崩潰現象,在中國是不太可能發生的,趙錫軍說:「而且由於中國的銀行現在剛剛開始向私人提供貸款業務,做得還是比較保守的。比如美國在向居民提供住房按揭貸款的時候,是不需要首付款的;而中國的首付達到30%到40%。中國的銀行是最傳統的銀行。中國的老百姓只存款,這和他們傳統的生活模式有關係。中國老百姓講究不願意去借錢消費,這是幾千年來的一種傳統,大家覺得借錢應急是可以的,但是借錢去揮霍就是不應該的。」

儘管存在上述情況,中國還是沒有免於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的經濟和美國市場息息相關,中國的外匯儲備大部分是美元,而且美國也是中國出口產品最多的國家。假如美國經濟發生地震的話,中國也能感到震蕩。趙錫軍教授說:「由於美國消費不景氣,失業率增加,收入不穩定,會減少國民消費,假如這些消費品剛好是從中國進口的話,那中國在這方面就會受到影響。比如,從去年八月起,美國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居民買房、裝修都減少了,所以中國的家具進口就有所減少。有些機構在華爾街遭受打擊之後,可能會賣掉其在中國的子公司來彌補虧損。但這方面的情況我覺得可能不會太多。」

中國政府試圖在金融危機的激流澎湃中扮演中流砥柱的角色,並且一再強調中國的金融市場是穩定的。中國政府估計國民經濟增長率會從11%降低到9%。為了保證經濟的持續繁榮,中國正在努力擴大內需,以減少對出口的依賴性。金融專家趙錫軍認為,這場金融危機究竟會達到什麼樣的規模,誰也無法預測。儘管美國已經做出了初步的救市努力,但是金融危機的未來會如果發展仍然要看美國。他說:我個人認為,將來金融危機的發展走勢,取決於美國政府的努力程度。如果美國政府能夠強硬地、努力地去處理這件事情,那麼惡化的可能性就會小一些;如果美國政府放任自流,惡化的可能性就會加大。」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