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Nationale Alleingänge

2011年7月1日

自從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各國政府一直在想辦法監管金融市場。德國一些特立獨行的做法已經起到了一定的管制效果。而銀行則害怕會失去競爭優勢。

https://p.dw.com/p/11nep
金融衍生產品是財富絞肉機圖片來源: Fotolia/Michael Möller

這世界只有很少的政治家是專業金融學者。就連德國總理梅克爾也不是。這一點對於這位物理學博士來說也不是什麼秘密。她曾經說過"我永遠不會忘記現任聯邦銀行總裁2007年夏天在我渡假的時候給我發的一封簡訊,說德國工業銀行(IKB)遇到了麻煩。我當時對這個銀行一無所知,這家中型企業銀行從來沒有出現過問題。這是我第一次與這方面的問題打交道。"

現在沒有一個政治家敢承認自己在金融方面的知識還有所欠缺。鑑於多個國家瀕臨破產,十億這個數字已經成為了政治家口中最小的貨幣單位。當權的政客和議員們眼中的任務是對金融市場進行調控,以防止危機再次發生。但是究竟該作什麼呢?對於德國聯邦財政部長朔伊布勒(Wolfgang Schäuble )來說,最重要的是使得銀行更能抵擋得住風險,在危機中仍能保持支付能力。誰要是有機會賺錢,也就必須用自己的錢來抵擋風險。他說"但是我們在此方面是有限度的。我們會確保金融部門能夠繼續為實體經濟發放貸款。"

負擔不輕

大多數的銀行家並不認為這樣的政策能夠行之有效。對於他們來說,政府的監管範圍已經擴張的太大了。德意志銀行總裁阿克曼(Josef Ackermann)認為"德國政府總是動不動就拿銀行開刀。這不僅削弱了德國的金融市場,而且還負面影響了這個國家旺盛的產業活力。"當然他說的話肯定不是指他自己的銀行:因為他預計德銀今年的盈利將達到100億歐元。

Euros im Schmutz
銀行在身陷泥沼時需要求救於政府圖片來源: Fotolia/Sallenbuscher

看起來這些銀行已經忘記了,金融界過去的3年間在全歐洲範圍內總共獲得了4.6兆欧元的支持。歐盟國家為了拯救金融市場,重振經濟,所欠下的債務超過了各國平均國民生產總值的83%。阿克曼公佈的計算結果顯示,政府為了拯救深陷危機的銀行而正在計劃中的銀行風險金將給德意志銀行帶來150億歐元的額外成本。這危及到了德銀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相關規則應該變成國際通行的規則,調控機關在此必須一視同仁。

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解決方案

聯邦政府對德銀總裁阿克曼的這番話甚至表示一定程度上的理解。但德國總理和財政部長憑借在穩定世界金融系統的談判中積攢下來的經驗,能夠為德國和歐洲特立孤行的做法自圓其說。財政部長朔伊布勒認為,任何想為全世界所有國家的金融市場找出一個共同規範的做法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誰要是想在穩定的國家生活,也必須接受這個地方的弊端。"如果我們一直等待全球性的解決方案出台,那最後只能空手而歸。"

德國政府對自己在G20國集團的框架中已經取得的成就還算滿意。在朔伊布勒的眼中,國際上針對銀行系統的改革方案-第三套巴塞爾計劃(BaselⅢ)將以難以置信的速度得到通過,最晚將在今年11月份的加納20國峰會上得以執行。現在尚不清楚的問題是,未來各國的金融系統性重要銀行需要保留多少自有資本才算合適。一家銀行的倒閉對世界金融系統所帶來的潛在影響越大,它所需要保留的自有資本就應該越高。對此,目前為止的規定是7%,對於系統性重要銀行來說,這一幅度可能會達到9.5%的水準。

看不透的"影子銀行"

德國銀行的最高監管機構-聯邦金融監管局(BaFin)局長薩尼歐( Jochen Sanio)警告人們,不要就半個百分比的事情過於計較。他提醒大家,更要緊的問題是,直到今天還沒有出台對所謂的"影子銀行"的管理辦法,其中包括對沖基金和私募基金。他說:"沒有人管這些。我們可能還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一領域蘊藏的危機潛力,因為他們的操作方法完全不透明。"

除此之外,薩尼歐還呼籲人們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世界三大評級機構,這三家機構分別是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穆迪(Moody's)和惠譽(Fitch)。這些機構給國家、企業以及金融產品的信用級打分,在市場內佔據主導地位。薩尼歐將此稱為寡頭賣主壟斷,他認為這些機構的做法不負責任,評級結果不符合實際情況。並呼籲必須有一個全球性監督機制嚴厲監管這些信用評級機構。但是這位德國銀行的大管家知道,這樣的想法在目前來看還純粹只是一種願望。

作者:Sabine Kinkartz 編譯:任琛

責編:韓明芳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