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郁悶嗎?專家有解

Hsien-Chih Yang2013年12月15日

許多快樂不起來的人,都到心理治療師或心理醫生那兒尋求幫助。這些專家們是怎麼定義幸與不幸的呢?

https://p.dw.com/p/1AZMi
圖片來源: hikrcn/Fotolia

(德國之聲中文網)心理治療醫師安德烈亞斯‧索裡安(Andreas Soljan)日常工作的重心是與"損失"打交道,比如因分離、死亡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情感、人際關係、生活伴侶或親人的損失等等。索裡安回顧職業生涯的經驗,特別注意到了"樂極生悲"的現象。他指出,一個人在鴻運當頭之時,卻往往伴隨不安之感,舉例來說:在意外獲得一份理想工作後,又邂逅意中人並喜結連理,接著購得一幢價錢公道的住房……這連連不斷的的好運卻常令人承受不了,使人由喜轉憂。

Dr. Andreas Šoljan Adipositas-Projekt AdiPosiFit
心理學家安德烈亞斯‧索裡安博士圖片來源: A. Šoljan

幸福感非常個人化

索裡安以兩位命運迥然不同的病人為例,做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比較:其中一人因摩托車禍而半身不遂。這名年輕人面帶笑容地來到他的診所,當診詢結束時,索裡安問他,如何評價自己的幸福感?他給出從0 到6的等級,0 級最不快樂,6 是無比幸福。該病人的回答是4.1級。另外那位病人是個幸運者,在彩票游戲中中了50萬歐元。但這個好運卻成為一種壓力,令他承受不了。他選擇的幸福等級是4.2。索裡安表示,兩個例子明白顯示,幸福的感受因人而異。

感傷是正常反應

心理醫師羅蘭‧烏爾班(Roland Urban)認為,所有的不幸福感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導致不幸福感的肇因是自己所無法控制的,例如疾病、親友死亡或其它損失。但他相信人類具有自我療傷的能力,他說:"如果憂傷者能找到足以轉移注意力的目標,就有改變現狀的可能,不幸的感覺也會隨之減輕。" 他舉例說明:當一名遭遇喪夫之痛的婦人在幫助急需救助的鄰居時,通過這種具有愛心的社會行為,可使自身的哀傷獲得減輕。是一種使命感讓她打起精神,轉移了注意力,思緒不再時時充斥著自身的憂傷。

不過烏爾班警告大家不要把不幸、憂傷、疾病和心理障礙混為一談。不幸的感覺是一種強烈的傷痛之感,但它不是疾病或某種身心障礙。常常有人說,自己很不快樂,得了憂鬱症。然而這種不快極有可能是出自其它問題。烏爾班說:"有問題就必須治療,因為或許背後還有其它原因,例如罹患老年痴呆的病人,初期症狀包括健忘、日常生活越來越難自理、理解力變弱等。他會因自己日益喪失的種種能力而沮喪。這一切不快樂的起因就是漸進的痴呆症。" 心理醫師烏爾班表示,悲傷是健康人完全正常的反應。因此他對於美國心理醫師協會制定的診斷目錄持懷疑態度,例如其中將超過四星期的喪葬之痛列為抑鬱症。他說:"這是把痛失親人而悲傷的人視為病人。"

Gespräch bei Depression
感傷是人之常情圖片來源: Fotolia

幸福感可以學

心理治療師及教練施蒂凡‧萊爾莫(Stephan Lermer)指出,現代人在生活中遇到的許多難題都與早年的行為模式有關,萊爾莫解釋道:"它形成一種潛在程序,而反應在有意識的行為中就是"抱怨",比如怨自己不如別人。心理治療師可通過深度心理治療法解開潛意識中頑固不化的症結。" 許多人在經歷巨變之後才發現,他迄今的生活完全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也就是心理學所謂的"外部控制"。因此許多危機經常是病人自己無心造成的。萊爾莫舉例說,一位男士因妻子離開他而傷心欲絕,原因是:婚後幾十年,妻子在兩人的性生活中得不到滿足。後來有一天妻子告訴他,從另一個男人那兒得到了滿足。這位男士反應冷靜地建議妻子"再試試看"。兩星期後,妻子離開了他。

萊爾莫認為,悲傷和不幸就像光明和黑暗,屬於生命過程中的必然,而追求幸福始於"自我發現"。他說:"我們必須認識自己的需要:我究竟想要什麼?什麼對我來說最重要?" 幸福感研究學提出了一些看法,例如:簡單明了的認知"物質消費"是無法帶來幸福感的。萊爾莫表示:"幸福感的最大殺手是"比較";而最大的幸福感來源則是"成人之美"。從前人們在天堂尋找幸福感,不僅是宗教信仰,對浪漫愛情的渴求也是如此。但星移物換,今天人們追求幸福感已不再依靠神明,而是在自我靈魂的深處:你必須嘗試在那裡去發現和誘取它- 幸福感有如無處不在的無線電波,你必須懂得如何接收。"

Bildergalerie Fasten Meditation
在靜謐之處探索內心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作者:Günther Birkenstock 編譯:楊家華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