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轉基因棉花令中國農民失望

2006年7月31日

1999年以來中國大面積種植轉基因棉花,這種轉基因棉花可以使農藥施加量降低70%,並以此成為綠色農業技術的應用典範。但是,雖然在這種棉花種植的過程中,棉鈴蟲的發病率得到有效地降低,可是其他類害蟲的發病率卻呈明顯增加的趨勢,這種情況同樣嚴重威脅到棉花種植。農業轉基因技術也會由此出現倒退。

https://p.dw.com/p/8s9m
圖片來源: AP

美國紐約康耐爾大學的研究學者最近在加州長灘舉行的美國農業經濟協會(AAEA)年會上公佈了一項對中國種植轉基因棉花進行調查的結果,結果顯示這項轉基因技術已經不能再為棉花種植帶來更多利益,相反,如今農民們得像從前一樣每年向棉田噴灑農藥20遍。與此同時農民的收入卻相應減少了8%,因為轉基因棉花種子的價格高於普通種子。

負責進行這項調查的康耐爾大學營養學教授Pinstrup-Andersen多年來一直向外界強調,轉基因技術可以為發展中國家擁有少量農田的小戶農民帶來巨大收益。在這一屆美國農業經濟協會年會上,他對有可能出現的農民因為綠色基因技術不能帶來預想的收效而今後不再對這項技術感興趣的情況表示擔心。

顯而易見,自然並不像人類想像的那樣通過一項基因技術就輕易地得到改變。在中國種植的轉基因棉花包含一項名叫蘇力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的基因。生長的棉花會因此自身形成一種抵禦棉鈴蟲的毒素。棉鈴蟲啃咬過這種轉基因棉花葉之後就會死於蘇力菌形成的毒素。但是這種毒素只對棉鈴蟲產生效果,對其它害蟲來說卻是無害的。

種植這類轉基因棉花的農民減少了農藥的施加量,雖然棉鈴蟲的發病率降低了,但是其它害蟲卻「蓬勃」生長起來。現在農民不得不重新大量施加農藥,轉基因棉花本應體現的經濟與環境效益卻逐漸喪失了。

目前全球35%的棉花種植採用的是轉基因棉花種子。為了確保棉農的收益必須盡快研究發展出新的保護策略。例如在棉田放養捕食棉蟲的昆蟲或者研究出對付其它害蟲的基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