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身高與收入成正比:差10釐米等於差2000歐元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2004年4月27日

個頭高矮看來的確不是個小問題。德國經濟研究所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高個子在工作升遷和薪水待遇上普遍比矮個子佔優勢,研究者甚至精確地計算出,高出一釐米會帶來多少毛收入。

https://p.dw.com/p/4xtc
NBA賽場的德國巨人諾維茨基圖片來源: AP

身高乃命定,但是身高不應該決定命運。歷史有很多例子證明矮個子照樣能叱咤風雲,功成名就。且不說拿破侖和鄧小平這樣「矮人治國」的例子,單說體育界就出過不少矮個子「大款」,如一代足球天王馬拉度納,屬於足球上掙錢最多的球星之一。德國90年代的足壇名將黑斯勒身高只有1米66,但是他的讓對手頭暈目眩的盤球技術為他帶來了數百萬收入。不過,如果把人比成樓房,黑斯勒就是一樓,而比他高出三層樓德國人諾維茨基(2米13)在美國NBA職業籃球賽場六年裡已經掙了8000萬美元。

身高與收入到底有沒有關係?著名的德國經濟研究所首次以德國人為調查基礎得出結論說,對於男人來說,身高與收入確實有關係,而且是成正比。他們還得出的一個精確的數據:平均身高每高出一釐米就等於每月毛收入多出0.6%。

參與這一研究的經濟學家吉多.海因內克說:「根據我們的觀察計算,兩個除了身高相差10釐米而其它素質都沒有明顯差別的男人,一年的薪水收入差距達2000歐元。」不過,專家們指出,這項研究只是指出了一個統計事實,而不能證明身高與收入有什麼直接的因果關係。海因內克說,心理學上的研究表明,身材高大的人常常被認為是強大、自信和有戰勝對手的能力,因此在找工作或職業晉升問題上,身材矮小的人往往就很吃虧,而身材高大的人獲得提拔的機會則大一些。

海因內克猜測,身材高大者被賦予的這些優勢本來是心理學意義上的,但遺憾的是這些「優勢」正在發展成為就業市場上的事實優勢,這就等於為「人高馬大,幹勁也大」這一偏見提供了依據,雖然德國經濟研究所的研究者不能從理論上這證明這一命題。

這一課題的研究者指出,他們的研究結果只是針對德國的男性,德國女性的身高與收入的關係看來並不明顯。不過,美國有一項類似的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就婦女來說,體重超重的婦女在收入上受到歧視,因為肥胖的婦女被認為不夠聰明,缺乏自律,勞動熱情不高。特別是在秘書這一職業上,因為體重過重而受到歧視的現象更為普遍。而對於男人來說,「大腹便便」雖然不自動等於腰纏萬貫,但至少也不對收入產生負面影響。柏林的一家研究所也在德國做了類似的研究,他們的研究表明,婦女體重與收入的「倒掛」關係在德國也存在。

Dicker Mann von hinten
圖片來源: BilderBox

「貧窮使人藐小」

在美國,早就有研究者對身高與收入的關係進行了研究。賓州大學的經濟學家的計算結果表明,身高排在前25%的美國人的收入比身高屬於最後25%的美國人在收入上高出10%。曾有美國和英國的科學家聯合對數千人的履歷進行了調查,結果也發現身材高的人收也偏高,特別是對從事銷售的人來說更是如此:比平均身高高出2.5釐米相當於一年多賺700歐元。

德國慕尼黑大學的經濟史專家約翰.科穆洛斯認為,人口的平均身高是衡量一個國家的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標。他研究得出結論說,收入水準也反過來對身高產生影響,即富裕使人變高,貧窮使人「藐小」。他說,在富裕社會和富裕時代,人口平均身高也會增加,而在戰亂和貧困時代,人口的平均身高則呈減小的趨勢。以德國為例,二戰以後兩德統一之前這一階段,西德人平均高出東德人兩釐米,而兩德統一10年後,原東德地區的人口平均高度與西德人基本持平,特別是對80年以後出生的人口來說更是如此。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身高與收入的關係反應的只是平均值,而對於社會精英人物來說,這一關係似乎不那麼有效。例如,德國總理施羅德只有1米74,德國諧星迪爾克.巴赫和搖滾歌星彼特.馬法伊以及好萊塢舉行阿爾.帕其諾也都只有1米68,他們都屬於高收入者。美國著名諧星丹尼‧德維託身高只有1米52,但在收入上卻是個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