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路上教皇」保羅二世正視死亡

德國之聲中文網編輯部2005年4月2日

命在旦夕的羅馬教皇正在度過了生命的橋。對於死神,他並不陌生,甚至有過親密接觸。最凶險的要算1981年聖彼得廣場上的暗殺——子彈並未擊中重要器官,他儌倖得以存活,誠摯地寬恕了凶手並且為他祈禱。

https://p.dw.com/p/6SVu
保羅二世帶給無數人精神慰藉圖片來源: AP

保羅二世被譽為「路上的教皇」,因為他經常奔波於世界各地。從1978年上任至今,教皇保羅二世104次出國訪問,在義大利教區內更達146次,旅行了近125萬公里——相當於環游地球31周,比地球到月球距離的3倍還多。在離開梵蒂岡兩年零三個月的日子裡,他拜訪了129個國家,617座城市,開創了羅馬天主教會與全世界的對話。

旅途凶險,人心叵測。「路上的教皇」多次逃脫過設置在路上的陷阱。在葡萄牙、西班牙、澳洲、菲律賓,以及義大利的一些城市,安全人員及時制止了刺殺行為,瓦解了犯罪計劃。

Papst mit Attentäter
教皇保羅二世在監獄探訪了Mehmet Ali Agca,並寬恕了他。Ali Agca是一個 土耳其槍手,曾在1981年試圖殺死教皇。圖片來源: AP

出生入死的傳奇經歷深化了教皇對生死的思索。1999年10月1日,他在一封寫給老年人的信中談到了自己對衰老及死亡的理解,表現出一位智者超凡脫俗的境界和氣度。

「生死之界愈行愈近,自然而無痛楚。如果生命是一條通往天國的朝聖之路,人到老年,愈應坦然眺望前方那道永恆的門檻。儘管如此,人們依然很難無怨無悔地跨出最後那一步。」

「無論人們如何能從生物學的角度合理地解釋死亡,但就內心深處的直覺來說,死亡並非理所應當。」

「如果死亡意味著一種完全的毀滅、一切的結束,人們根本無法慰藉心靈的傷痛。人們不禁要問,生命的意義究竟何在?翻越了生的牆,對面的世界籠罩在死的陰影裡,那裡究竟有什麼?死亡為生命劃了一個永久的句號?抑或,另有一番天地延展開來?」

「信仰之光祥和寧靜,照亮了死亡的秘密,它不再是消極地等待毀滅,而是向著目標積極靠近。曾經全心全意地投入過生活,人們歷練世事,逐漸成熟,最後毫無保留地將自己交給審慎而慈悲的天主。」

「儘管衰老多有不便,我依然熱愛生命,對此我要感謝主。我將樂此不疲,為國效力直至最後一刻。同時我也心情平靜地等待著主的召喚,從生的一端過渡到另一端。」

「當大限最終降臨之際,讓我們以聖潔的心境邁向死亡,而不必回首嘆息。因為我們經過漫長的尋尋覓覓,終於踏過了生死之界。只要信仰和希望不滅,於生之彼端,我們仍將獲得真知,遇見故人。」

在生命的最後日子裡,保羅二世在生死邊緣孑孓獨行,不驚不擾,不忙不亂。如今他度到另一個世界,繼續他對人生的探討。(亞思明)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