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Helmut Kohl - Kanzler der deutschen Einheit

2009年8月24日

赫爾穆特‧柯爾是聯邦總理中任期最長的一位。為兩德統一鋪平道路的一次演講是他16年執政生涯中最大的亮點。

https://p.dw.com/p/JGMd
柯爾在2003年圖片來源: AP

1989年12月19日的夜晚讓柯爾終生難忘。白天他與東德總理漢斯‧莫德羅商談了經濟援助問題。人們執意要求他在晚間發表一次講話,他最後同意了。講壇臨時搭建在德勒斯登聖母教堂的廢墟旁。將近19點,身材胖碩的柯爾發表了他一生中大概最為重要的講話。台下,數萬名東德民眾手持黑紅金三色旗幟不斷高喊"赫爾穆特,赫爾穆特"或者"德國,德國"。昏暗的廣場上氣氛詭異。台上的西德政治家脊背發涼,他們從未經過歷如此場面。

德國與歐洲

Präsident Michail Gorbatschow Ex-US-Präsident George Bush und Altbundeskanzler Helmut Kohl
2005年6月17日,三國前首腦戈爾巴喬夫、(老)布希和柯爾在德國蓋沙會晤圖片來源: dpa

赫爾穆特‧柯爾很清楚自己的講話會在全球轉播。莫斯科、華盛頓、倫敦或者巴黎都會仔細分析他的措辭。法國總統密特朗對兩德統一後歐洲中部將出現一個擁有8000萬人口的國家感到擔憂。英國首相柴契爾夫大叫德國人犯了"大國妄想症",她多次堅決表示反對兩德統一。她說,畢竟兩次打敗了德國,而且是在一個世紀裡,這不能是白幹的。

柯爾的講話關係到德國統一的成敗。如果他的語氣不慎摻雜了民族主義色彩,或者在談到鄰國波蘭時用詞不當,或者談到統一後德國的中立性,肯定會遭到取得二戰勝利的同盟國的反對。不過柯爾在承諾為德國統一努力的同時,保證讓統一後的德國緊密融入歐共體即歐盟的前身,從而出色地完成了走鋼絲動作。

統一與融合

Flash-Galerie Deutschland 60 Jahre Kapitel 4 1979 – 1989 Helmut Kohl und Francois Mitterand
1984年9月22日,柯爾和密特朗在法國凡爾頓圖片來源: ullstein bild - Sven Simon

德勒斯登的群眾為柯爾歡呼沸騰,他們看到了一名充滿激情的大選競選者和政治家重獲新生。柯爾在德勒斯登找到了之後幾個月全力以赴的目標:讓德國在統一後融入歐盟。

華盛頓和莫斯科高度評價柯爾的講話。法國和英國也對德國總理的歐洲立場給予了積極的認可。在二戰中被摧毀的德勒斯登聖母教堂前的講話為獲得同盟國的支持掃清了道路。他們不再反對德國統一。

萊茵蘭-普法爾茨的輝煌成績

能參與如此重大的歷史事件,並非在這個人的搖籃時期就已經注定了的。赫爾穆特‧柯爾1930年4月3日生於路得維希港。戰爭經歷讓他成為一個堅定的歐洲人。由於家鄉臨近法國,柯爾對法國有著特殊的感情。1946年柯爾加入基民盟,之後13年,他在黨內的工作成績令人矚目。1959年柯爾成為萊茵蘭-普法爾茨州最年輕的議員。4年後,又當上了黨團主席。

在基民盟黨內,柯爾也青雲直上。1966年他當選該州黨主席。與此同時他也是基民盟聯邦理事會成員。1969年柯爾成為該黨副主席。他深得艾德諾的寵愛與信任。艾德諾相信,柯爾能讓基民盟成為一個與時俱進的現代政黨。

部長與總理

1969年柯爾接替彼得‧阿爾特邁耶出任萊茵蘭-普法爾茨州州長,直到1976年,從而成為全德國的名人。在此期間基民盟一度贏德州議會絕對多數,他成功地在無需執政夥伴的情況下單獨執政。1976年柯爾首次成為總理候選人,但輸給了社民黨的赫爾穆特‧施密特。接下來,柯爾面臨黨內紛爭。尤其是基社盟說他缺乏理智思考能力。他粗陋的行為方式也經常淪為笑柄。坊間一時把他笑說成梨腦袋,報紙上的漫畫把他畫得奇形怪狀。1980年柯爾再度受挫,他支持的下薩克森州州長恩斯特‧阿爾布萊希特敗給弗蘭茨‧約瑟夫-施特勞斯,未能當上總理候選人,這時,他的政治星光似乎已經燃燒到了盡頭。不過施特勞斯最後也敗給了社民黨的赫爾穆特‧施密特。

Helmut Kohl Ferien Flash-Galerie
柯爾與夫人在1996年8月16日圖片來源: AP

這實在是柯爾的幸運,因為這樣一來,黨內競爭對手就失去了攻擊他的口實。此後柯爾開始耐心並巧妙地尋求與自民黨結盟。1982年10月1日機會終於到來。基民盟與自民黨通過建設性不信任案罷免赫爾穆特‧施密特,柯爾當選總理。不過當時沒人能想到,柯爾會成為德國任期最長的總理。

失敗、倒楣、出錯

接下來的8年,有關總理的醜聞連續不斷,例如政治捐款醜聞,陪同美國總統雷根拜祭葬有黨衛軍士兵的比特堡公墓,在全國記者會上出醜以及將蘇聯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與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相提並論。但柯爾卻不受輿論影響,他明顯地採取了一種刀槍不入政策來繼續當他的總理。

1991年聯邦議院選舉前,柯爾的民意調查結果並不好。他面對黨內強大的反對勢力。在不來梅黨代會上,雙方衝突公開化。身染重病的柯爾平安度過了雙重危機。但儘管如此,柯爾的施政方針仍然飽受爭議。很多基民盟戰略專家已經認定在1991年的聯邦議院選舉中必輸無疑了。但正在這時,柯爾說的"歷史的微風"迎面而來,他的這句話常被後人引用。

柏林牆倒了

Flash-Galerie Helmut Kohl Feier zur Deutschen Einheit in Berlin
1990年10月3日,柯爾在柏林慶祝德國統一活動上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1989年11月9日,柯爾在波蘭進行國事訪問時,了。之後的幾周和幾個月裡,希望兩德盡快統一的呼聲越來越大。此時社民黨總理候選人奧斯卡‧拉方丹猶豫不決,柯爾則剛好相反,他堅定地打出"德國統一"牌,贏得了兩德民眾的好感。

1990年1月克里姆林宮的一次政治分歧並未引起世界媒體關注。反對派認為戈爾巴喬夫的改革走得太遠,此外,他們也不願放棄對東歐陣營的控制。在確定戈爾巴喬夫會繼續執政的情況下,1990年2月10日,聯邦德國派出了一支代表團訪問莫斯科。這次接觸以及1990年7月的高加索會晤中,戈爾巴喬夫告訴柯爾,德國統一後依然可以留在北約以及西方價值體系內。這樣一來,德國統一的道路已被掃清。之後的幾周、幾個月,柯爾大受民眾歡迎,他的競選演說經常能贏得數萬人的熱烈鼓掌與歡呼。基民盟以極大勝面贏得了德國統一後的首次大選,柯爾得以開始他總共16年總理第生涯的第二階段。

東部建設與歐洲一體化

Helmut Kohl mit Bodyguards
2005年8月28日,前總理柯爾赴多特蒙德參加基民盟黨代會圖片來源: dpa

之後幾年,如何建設新聯邦州成了主要的內政議題。柯爾許諾在幾年內讓東部繁榮昌盛,事實證明是大大誇張了的。當東部建設所需的資金和時間遠遠超出想像之際,柯爾與摯交好友、法國總統密特朗共同推進歐洲共同體走向歐盟的改革。1992年2月7日馬斯特裡赫特條約的簽署不僅確定引入歐元,也標誌著歐盟的誕生。

柯爾可謂功德圓滿。這位堅定的歐洲公民是"歐洲大家庭"的建立者之一,德國人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相應的位置,其它民族也一樣。1998年敗選後,柯爾仍在聯邦議院擔任了一屆議員。在此期間,第二起"政治獻金"醜聞糾纏著他。由於柯爾不肯透露多年來是誰捐錢資助"柯爾派系",黨內新領導人梅克爾和朔依布勒都與柯爾保持距離。此後,柯爾搬回路得維希港附近的奧格斯海姆居住。

作者:Matthias von Hellfeld / 羅昱

責編:樂然 / 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