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貝聿銘首次在德國施展身手

2002年4月17日

柏林德國歷史博物館擴建工程的上粱典禮在周二舉行,擴建工程是由著名的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設計,這也是即將度過85歲生日的貝聿銘在德國的首件作品。

https://p.dw.com/p/25qk
法國羅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就是出自貝聿銘之手圖片來源: AP

德國聯邦議院的預算委員會在1996年決定,柏林歷史博物館的擴建工程按貝聿銘的設計進行。工程預定在2003年夏天完成。

在漫長的建築生涯中,貝聿銘設計了不少引人注目的博物館建築,這使他成為建築史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第一個重要的建築設計,是受前美國第一夫人賈桂琳.甘迺迪委託,設計以其亡夫甘迺迪命名的波士頓總統圖書館。

從此以後,這位建築師以接受委託的方式從事建築設計,30多年來,他已經不再參加設計比賽,而是直接從世界各地的當權者那兒得到建築委託。

80年初,前法國總統密特朗委託貝聿銘設計了巴黎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這個設計如今不但世界聞名,也是他重要的代表作。在這期間,他1978年設計的華盛頓國家畫廊東側,獲選為美國10大建築之一。

Der Architekt Ieoh Ming Pei
圖片來源: AP

貝聿銘原本的志願是當工程師。從1935年起,他在劍橋麻州理工學院讀書,他在那裡得遇建築大師柯爾比西耶。柯爾比西耶耶的歐洲現代建築風格使他深為著迷。後來在哈佛大學繼續深造的時候,他從德國包浩斯派的建築師格羅皮烏斯和布羅伊爾學藝。貝聿銘後來在自己的作品中吸收了包浩斯嚴謹的務實精神,並且以他自己的形式,進一步予以發揚光大。

60年代,貝聿銘的紐約建築事務所成了美國頂尖的建築所之一。他以幾何圖形的建築語言,例如立方體,棱鏡或是金字塔來表達,簡單易懂。1979年他為北京設計的香山飯店,是後現代風格的建築,被視為是他的中國精神表現。北京領導階層後來委託他,設計香港的中國銀行,工程歷經7年在1989年完成,72層樓高的中國銀行,是貝聿銘繼羅浮宮金字塔的另一個巨型建築。

貝聿銘的近期作品是京都的一座博物館和香港中國銀行總部。其中香港中國銀行總部是由貝聿銘和他的2個兒子共同設計的。中國銀行對貝聿銘有另一層的意義,他的父親曾經是中國銀行廣州分行的主管,後來成為上海分行的經理。

貝聿銘這次為德國歷史博物館加建的是一座3000平方米的展廳,工程耗費5400萬歐元,建築部分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玻璃迴旋狀的樓梯間。新建築和舊建築的地基部分是相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