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警世,柏林的心臟肅立一片墓碑林

德國之聲記者巴特利克/中文網記者 秦戈2005年5月10日

今天(5月10日),柏林的大屠殺紀念中心正式建成揭幕。一千多名嘉賓,上至德國總統、總理等政要參加了開幕式。位於布蘭登堡門附近的大屠殺紀念中心,遠望去像一個灰色的大墳場,那裡矗立著2751塊高低不一的水泥墓碑,刻著60年前那場空前絕後浩劫的600萬猶太殉難者中的部分人名字。

https://p.dw.com/p/6ctY
2751個墓碑,600萬孤魂圖片來源: AP

一個碑林,銘記600萬人

一個紀念碑可以警示,銘記,也可以掩飾,甚至篡改真相。無論它被怎樣塑造,它不僅涉及到該被紀念的人,還包含了施與懷念的人們的態度。

而這個紀念物,要承載對600萬猶太犧牲者的幽思,承載所有活著的世人對那場人類浩劫的不懈的思考和警醒。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紀念碑,它的誕生也因此經歷了三波四折,前後耗時十七年之久,包括十二年無休止的爭論和五年的建造。

君特.施魯舍,九年來一直負責大屠殺紀念碑的計劃與建造工作的項目協調。他說:「這個紀念碑不是隨便想當然的。它不是用來紀念豐功偉績的,而是紀念歷史上最大的暴行之一。德國社會和聯邦議會決定建造這個紀念碑,眾所周知,這是非同尋常的一個決定,而且日後也會不斷重燃爭論。但是,這場爭論其實也是生者的一種表態,以及人們從舊往歷史不斷吸取新教訓的流露。」

Holocaust-Ausstellung, Denkmal getötete Juden
紀念碑林模型圖片來源: AP

計劃在柏林建造的「歐洲被謀殺猶太人紀念碑」工程徵集設計方案,得到了全世界熱烈響應。經專家評選,1995年3月16日首批優秀設計方案公佈。在眾多的競標方案中,八份設計稿獲得嘉獎,有兩份獲得頭獎。建築師西蒙.溫格斯的方案是,由四條一人高的鋼梁圍成85×85米的大方形,鋼樑上鏡面反刻著集中營的名字,這樣陽光就可以將那些名字投影投射到場地的中央。

另一個方案出於柏林克裡C.J.馬克斯設計小組,他們提出築起一個11米高,2000平方米大的混凝土坡面,上面刻上在種族滅絕大屠殺中被謀害的所有猶太人的名字。

但是,這個紀念碑的主角──猶太人對設計很不滿意。當時的德國猶太中央委員會主席布比斯評價馬克斯設計小組的方案:「毫無品味,不行。」時任德國總理柯爾也認為,該設計方案無法接受。

繁華地段的灰色墓碑林

1999年3月,社民黨政客理查德.施羅德提出建議,建一個簡單的紀念碑,然後把「不要謀殺」幾個字深深地刻印其上。他的建議再次引起激烈爭論。其時,第二批徵集方案早已出來了。最後,美國建築師皮特.埃森曼的設計方案經重重評審脫穎而出。於是,不是由專家,而是由政客、德國聯邦議會成員根據多數投票確定了這個紀念碑的設計。他們相信自己的感覺,讓那片灰暗慘淡、毫無藝術構思的墓碑林融進了「難以想像的理解」,從而體現出「荒僻的恐怖」。

Holocaust Mahnmal Berlin Reichstag
不遠處可見德國議會大廈圖片來源: AP

儘管方案已定,爭議仍未停止。反對聲音非常激烈,他們批評之為「恥辱的紀念碑」,反對「首都的正中心被一個足球場大的噩夢混凝土化」。

君特.施魯舍說:「如今大家可以很清楚看出,它完全不是紀念碑,而是非常溫和的形象,散發著內部的力量,吸引遊客的注意。而最重要的是,它不是一個一目瞭然的姿態,而是一個開放式的紀念物。」

在該混凝土碑林下,是一個名為「訊息之地」(Ort der Information)的地下文件展覽館,從而與地面上的「大屠殺」聯繫起來。施魯舍說,這個紀念中心是一場實驗。

Holocaust-Mahnmal vor Eröffnung
地下展覽館展示被殺害猶太人的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dpa

就這樣,在首都柏林最繁華的地段上,一片灰塗塗的混凝土墓碑林孤獨地攤開著。在常人的想像中,這裡應該是高樓矗立、商業喧嘩的黃金之地。然而只有柏林,為歷史在心臟留出了一片這樣的空寂。

讓人驚詫的同時,這片墓碑林沉默地宣告著它們不可忽視的存在。不過,埃森曼對於墓碑林的訊息經過歲月淬洗,是否仍會被理解?且讓人們靜觀後效吧。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