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謝鋒批美不公平競爭 王毅:改造中國不可能

2023年7月20日

雖然中國外長秦剛繼續「消失」,但中國與美國之間的外交往來沒有停歇:前美國國務卿季辛吉訪華,與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會面;中國駐美大使謝鋒在美國的論壇中,則呼籲美國勿進一步祭出科技管制。

https://p.dw.com/p/4U9P4
圖為中國駐美大使謝鋒今年5月上任時在紐約甘迺迪機場發表談話(資料照)
圖為中國駐美大使謝鋒今年5月上任時在紐約甘迺迪機場發表談話(資料照)圖片來源: Li Rui/Xinhu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美中關係仍然緊張之際,儘管中國外長秦剛超過3週沒有在公開場合露面,但中國與美國之間或「軟」或「硬」的外交互動仍在繼續。軟的一面,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白宮氣候特使克裡(John Kerry)等美國政要訪華,展現合作與對話的可能性;在硬的一面,中國駐美大使謝鋒警告美國,如果美國繼續對中國推動高科技管制,中國就會報復。

美聯社指出,中國希望通過與季辛吉的會面,來重振與美國的外交關係。季辛吉週二(7月18日)與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會面後,週三(19日)也會見了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

根據中國外交部,王毅在與季辛吉的會面中稱他為「老朋友」,並說季辛吉對中美關係破冰有「歷史性貢獻」。王毅還提到中國的發展有其自身的「必然歷史邏輯」,因此「試圖改造中國是不可能的,圍堵遏制中國更是做不到的」。

現年百歲的前美國國務卿季辛吉再度訪問中國,並得到中方高規格接待,圖為今年2月他在美國加州的雷根圖書館演講。
現年百歲的前美國國務卿季辛吉再度訪問中國,並得到中方高規格接待,圖為今年2月他在美國加州的雷根圖書館演講。圖片來源: Brian Cahn/ZUMA Press Wire/picture alliance

王毅與季辛吉會面 有助於中美關係?

王毅向美方喊話,主張中國對美國的政策「保持高度連續性」,也就是依照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原則: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至於美國對華政策,王毅這麼說:「需要季辛吉式的外交智慧,需要尼克森式的政治勇氣。」

中國外交部援引季辛吉的話說,無論多麼困難,雙方都應該平等相待,保持接觸,「試圖孤立或隔絕另一方都是不可接受的」。

此前一天,季辛吉在會見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時也表示,美國和中國應該消除誤解,和平共處,避免對抗。當時李尚福說:「美方一些人未同中方相向而行,致使中美關係徘徊在建交以來的低谷。」

部分專家認為,季辛吉的外交斡旋,能否帶來美中關係進展的具體成效仍然未知。美國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印太項目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向美國之音表示:「中方高度重視與他(季辛吉)的友誼,他帶來的訊息會被傾聽,但是否被採納還有待觀察。」

季辛吉會晤中國官員之際,拜登政府官員、氣候特使克裡也在進行訪華之旅。克裡是繼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和美國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之後,近幾週第3位前往中國的拜登政府高級官員。

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18日會見了美國氣候特使克裡,19日也與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會晤。
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18日會見了美國氣候特使克裡,19日也與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會晤。圖片來源: Florence Lo/REUTERS

現年100歲的季辛吉在卸任美國國務卿之後,經常定期的訪問中國,而對於本次的訪問,華盛頓方面表示,事前已獲悉季辛吉本週對中國的訪問,但表示他並不代表美國政府。

美聯社指出,美國官員這一波外交行動尚未得到來自中國的回報,而中國也有自身希望美方做出來的讓步。不過,包括克裡在內的現任美國官員表示,他們不會向北京提供任何這種交易。

謝鋒警告美國勿進一步科技管制

中國一方面與美國鴿派人士互動,一方面也持續向美方釋出強硬態度,並未展現明顯的妥協之意。

據路透社報導,中國駐美大使謝鋒週三(19日)說,中國不希望發生貿易戰或科技戰,但如果美國對中國的晶片產業施加更多限制,中國肯定會做出回應。

謝鋒在美國華府舉行的阿斯彭安全論壇(Aspen Security Forum)表示,中國並不迴避競爭,但美國定義競爭的方式,以及美國禁止高階晶片出口至中國的做法,並不公平。根據中國駐美大使館公佈的新聞稿,謝鋒說:「就像在游泳比賽裡自己穿上最先進的鯊魚皮泳衣,別人只許穿過時的泳衣,還有起碼的公平嗎?」

「中方不希望世界降下『鐵幕』,也不希望拉下『矽幕』,比誰都不希望陷入『以牙還牙』的惡性循環。」謝鋒批評美國禁止向中國出口高階晶片、把部分中國企業納入制裁名單等做法,並稱中國政府不會因為挑釁而退縮:「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中國政府更不會坐視不管。」

拜登政府持續研擬限制先進半導體、量子計算和人工智慧等領域投資的行政命令。一位美國高級政府官員表示,美方的目標是在美國勞動節(9月4日)之前,完成對該命令的審查。

美國財長耶倫上週在結束為期4天的中國之行時表示,她已與中國官員討論過此案,並表示任何美國對華的投資限制具有「高度針對性」,僅明確針對可能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具體影響的少數產業。 

專訪:美國是時候表明有對話的意願

(綜合報導)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