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評論:聯合國千禧目標終成空談

德國之聲中文廣播2005年9月16日

五年前,聯合國成員國在千禧年的歡慶氣氛中制定出千禧年目標,即在15年之內將世界的貧困人口減少一半;保證所有孩子的基礎教育;控制對人類造成極大危害的疾病;降低嬰兒及產婦的死亡率;加強婦女的平等權利以及減少環境污染。完成目標的時間已經過去三分之一,而完成千禧年目標的任務卻顯得越來越困難。

https://p.dw.com/p/7BPd
布希要霸權不要多邊圖片來源: AP

本屆千禧年目標高峰會議要提交一份有關目標完成情況的中期報告,強調目標的重要性,並加強完成目標的推動力。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出現了千禧年目標要落空的徵兆。美國雖然在目標協議書上簽了字,但現在突然不想再與此事有關。美國人就像在自由市場上一樣討價還價,想讓聯合國回到過去那種虛弱而無所作為的狀態之中。人們的印象是,美國更樂意用華盛頓國務院的三頁紙來替代千禧年聲明。

聯合國對美國的做法表示了一致的反對。本屆高峰會議表明,聯合國雄心勃勃的發展計劃不能動搖。誰要是站在反對的立場,那只有陷於孤立,會將自己定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至2015年將世界貧困人口減少一半的目標是任何人都改變不了的,超級大國美國也不行。

問題是,布希的新保守陣營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精神病學家也會給布希政府下這樣的診斷書:脫離現實,自我意識過度膨脹以及偏執狂。目前,全世界每天都有3萬名兒童死於飢餓及本可以避免的疾病。誰要對此視而不見,那只能說喪生了對現實的感知。誰要是相信,用5000億的國防預算和大量的高科技武器就可以讓全世界都臣服在美國式的民主和自由的腳下,那就是無限制地過高估計了自己。那他就要小心,不要在精神上和地緣政治上過度膨脹。

第三個症狀,無疑也是最難以看透的症狀就是恐懼感。布希的新保守主義派陣營對目前聯合國表現出的那種多邊主義表現出恐懼,因為這將威脅美國的霸權主義。但除了千禧年目標之外,許多有爭議問題的解決,如聯合國的改革,安理會的成員國組成,國際安全及反恐鬥爭等,只能在第三世界國家的合作下成為可能。而這與是否能成功地解決飢餓,貧困及疾病等問題休戚相關。

而新保守派的布希政府的恐懼感似乎還要深。它對貧困感到恐懼。必須將貧困掩蓋起來。它不應該存在,否則它會威脅自己的富裕和在世人眼中的形象。但有時會發生一些嚴重的,同時也許是有益的災難。發生在美國南部的一場颶風掀開了美國的那層薄薄的文明面罩。在這個面罩的下面暴露出來謀殺,搶劫和掠奪,但最主要的是貧困:美國長期以來不願意在自己國家看到的貧困。

恐懼感會使人走向迷途。它有時讓人看不出眼前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對美國來說,目前重要的是安全與反恐。但正因為這樣,它就更要認真對待貧困問題。貧困可以產生忌妒,仇恨以及暴力。而這正是恐怖主義的溫床。美國花費了800億美元,想把巴格達變成一座安全堡壘,但沒有任何成果。而這筆與發展援助資金巨款如果用於解決貧困方面將會起巨大的作用。

發展中國家在千禧年聲明中對工業國家拿出國民生產總值0.7%作為援助資金表示滿意。這確實是一個不高的要求。因為工業國家不可能用更低的代價去換取自己的安寧了。但美國卻不願意滿足這一不高的要求,履行自己的義務。恐懼使人盲目。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