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Terrorbekämpfung Bilanz

Daniel Scheschkewitz2008年9月11日

在9.11恐怖襲擊過去七年之後,伊斯蘭恐怖主義活動儘管被減弱,但並沒有被戰勝。對恐怖主義的勝利不能僅僅是軍事上的。換句話說,僅僅靠軍事力量是不能戰勝恐怖主義的,必須徹底鏟除產生恐怖主義的溫床。

https://p.dw.com/p/FG6R

儘管駭人聽聞的9.11恐怖襲擊已經過去七年了,但世貿雙塔倒塌的驚人一幕仍深深地印在人們的腦海中。美國人沒有忘記這一恐怖襲擊的犧牲者,美國也從那一刻起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安全第一的行為方式以犧牲個人自由為代價。自由的美國變成了"美國製造的安全機構"。就像在其它方面一樣,在反恐方面美國也成為許多國家的榜樣。但問題是,什麼樣的反恐措施是有意義和必需的,什麼樣的措施是多餘的?比如針對公民實施的特務行為,更加嚴密的監控方式,以及飛機場的那一套安全檢查措施等等。美國人對待阿布格萊布及關塔納摩監獄囚犯的方法也難以被稱為維護人權的榜樣。

在美國的壓力下,聯合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對付有組織的恐怖活動。針對塔利班的阿富汗戰爭打響了國際反恐戰爭的第一槍。反恐戰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情報專家認為,在目前的安全局勢下,類似9.11的恐怖襲擊是不能得逞的。因為基地組織的勢力在世界範圍內被大大削弱,恐怖分子被迫撤回根據地,如阿富汗-巴基斯坦邊境地區,只能進行有限的恐怖活動。

一些以前支持恐怖活動的國家如利比亞也在此期間公開表示與恐怖主義劃清界限。而葉門,敘利亞或者沙烏地阿拉伯也至少暫時斷了恐怖組織的財源。但反恐戰爭也出現了反復,比如阿富汗的塔利班的實力又有所提升。他們活躍在相對穩定的阿富汗北部地區。一個基地分支組織最近在阿爾及利亞又製造了一起流血慘案。一個與象俄羅斯或者中國這樣國家組成的國際反恐陣線被證明是脆弱的。因為這些國家常常借反恐為名來殘酷鎮壓該國少數民族的反抗活動。

特別使安全事務專家擔心的是,恐怖分子還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大的可能性擁有核武器。一是前蘇聯流散出來的核武器原材料很可能落入恐怖組織手中。其次,那些所謂的流氓國家如北韓可能會為恐怖組織提供生產核武器的知識和原材料。

而最大的問題是,許多伊斯蘭國家的老百姓生活在貧困和絕望之中。而這為恐怖主義提供了生長的土壤。阿富汗每多一個不得不靠種植大煙來養家餬口的人,就給塔利班增加了一份力量,也是對國際阿富汗安全保障部隊工作的一個否定。西方國家只有設法改善這些國家人民的生活環境,國際反恐鬥爭才能獲得長期而有效的成果。而在9.11事件發生七年之後我們還看不到這一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