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被捕的恐怖爆炸嫌疑犯是何等樣人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6年8月22日

涉嫌企圖把恐怖帶向德國的尤素夫•穆罕默德究竟是什麼人呢?他在基爾大學預科讀了三個學期,但在此之前,他也在漢堡和米爾海姆(魯爾河畔)停留過。德國記者對他的情況,包括逮捕經過,作了一番調查。德國之聲編譯如下。

https://p.dw.com/p/8zat
一開始,人們只見著他的背影或一張模糊化的臉,姓名都不知道圖片來源: AP

米爾海姆的Friedrich-Ebert-Strasse是尤素夫‧穆罕默德到德國後的第一個落腳點。2004年9月,他向基爾大學申請預科,申請表上填寫的就是這個地址。這是德國《明鏡》周刊線上版記者從可靠來源得到的訊息。讀完預科,他便有資格進入德國大學,他選的是機電一體化專業。

這位來自黎巴嫩的小夥子,預科申請成功,於2005年夏季學期開始了預科學業,並在基爾市Steenbeker Weg的學生宿舍找到了住處。但他的學業不順,第一個學期沒有過關,因為成績不好,不得不返工。別人花兩個學期就可完成的預科,他花了三個學期才讀完。

據《明鏡》周刊線上版得到的訊息,尤素夫‧穆罕默德在預科學習期間還有另一個住址,即漢堡Sankt George區的Kleiner Pulverteich 17-21號。那裡有一個伊斯蘭—阿爾巴尼亞文化中心,有一個努爾清真寺、一個阿爾巴尼亞和一個巴基斯坦清真寺。該中心還設有一個招待所。據房管人員告知,大約50來名來自世界各地的人住在招待所,有的只住幾天,有的長住幾年。

樓道禁穿睡衣

漢堡這個伊斯蘭—阿爾巴尼亞文化中心的招待所的大門大敞,據稱製造炸彈的嫌疑犯尤素夫‧穆罕默德曾住過這裡。招待所入口看上去破舊不堪,牆上貼著住房規則,內容之一是「嚴禁接待女客」,以及禁止穿睡衣在樓道停留。

提著手風琴、大多來自羅馬尼亞或者保加利亞的演奏家在樓道穿梭不停。據房管人員告知,他們一般都是持旅遊簽證到德國的,停留兩到三個月,在大街小巷賣藝賺錢,然後打道還鄉。他們對來訪的外人友好微笑,但當被問及炸彈嫌疑犯時,他們的腳步卻在加快。

不願在媒體透露姓名、因為害怕和未遂恐怖事件沾邊的房管人員告知:「所有在這裡住過的人,他們身份證的復印件我這兒都有。」他在這裡工作有一年了。他擔保說,嫌疑犯的名字和面孔他在這裡從來沒有見過。他也很願意地出示了一份住客清單,上面沒有尤素夫‧穆罕默德的名字。他說:「或許是在我來之前,他在這裡住過。」

但對這之前的事情,文化中心的人都表示無可告知。該中心除了三個清真寺外,還有一個銷售電話卡、可打國際長途的電話店。該店櫃台後面站著一位身著白長袍、滿面胡須的男子,他「向阿拉發誓」說從來沒有見過尤素夫‧穆罕默德這個人。他前面擺著一份德國《圖片報》,封面刊登著尤素夫‧穆罕默德的追輯照。店裡人來人往,年齡不等,每個人都仔細審視一番照片後搖頭說沒見過。但許多人都認為,這個人是無罪的。一位即不願透露姓名、也不願透露國籍的人說道:「每個民族不是都有敗類嗎。現在又開始籠統懷疑我們穆斯林了。」有人認為,尤素夫‧穆罕默德並沒有干恐怖事件的動機。一位21歲的突尼斯人解釋道:「沒人理解得了。假如他真要干的話,那他應該去找猶太人。」

不剪胡須

尤素夫‧穆罕默德在基爾的同學都說他非常信教。尤素夫‧穆罕默德在學生宿舍的鄰居、一位同齡的德國學生對《明鏡》周刊線上版記者說,這位21歲的黎巴嫩人對伊斯蘭教的理解很嚴格,每天都有教友來訪,很顯眼,他們經常使用宿舍地下室裡設的一個祈禱室。

但尤素夫‧穆罕默德顯然不願在公共場合表露他的宗教信仰。基爾大學預科部的代理主任Wurow-Radny表示,這位黎巴嫩學生的行為一點兒也不顯眼,無論在衣著上,還是在其它什麼方面,都沒有表現出特別的宗教性。

但住同一宿舍的人卻說,這位黎巴嫩學生因為他的宗教信仰、因為他的外表而受到敵視。他是宿舍裡唯一一位堅持保留胡須的穆斯林。

同宿舍的人說,尤素夫顯得不夠成熟,與其年齡不相稱。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鄰居說:「他其實還是一個孩子,還好玩。」和他談不了什麼嚴肅話題。他一直都迴避嚴肅話題。

關鍵提示來自黎巴嫩

在調查未遂提箱炸彈事件上,偵探人員把注意力集中在來自黎巴嫩的線索上。上周五,播放監視錄像後,德國警方收到了黎巴嫩軍方情報局的提示,從而捕獲了嫌疑犯。據稱,黎巴嫩情報局是通過監聽電話抓到線索的。

只不過他們監聽的不是尤素夫‧穆罕默德本人,而顯然是他家。看來,他的部分家人對黎巴嫩當局來說也過於激進,屬於伊斯蘭暴力主義的同情者。至於這些家人在進行什麼可疑活動、或曾犯有什麼前科,德方並不清楚。但有一點:目前看來,他們不大可能和真主黨有什麼干係,也不大可能參與了德國這次未遂襲擊事件的策劃。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