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衣索比亞新氣象

2007年10月14日

貧困落後,危機不斷,幾乎是衣索比亞一貫的國際形象。如今,這個貧困的非洲國家開始悄悄地發生變化。政府領導人實行了農業改革方針,農民們也開始改進以往落後的農業生產方式,昔日連年歉收的農業開始獲得豐收增產。

https://p.dw.com/p/Bqnf
年輕的一代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衣索比亞中部高地索多村農民馬希澤的家是一個典型的農家院。5棟圓形草房除了人住之外,還飼養著牲畜。馬希澤耕種著2公頃農田。走在種植著糧食,蔬菜和樹苗的農田中間,馬希澤自豪地說:「這些油梨,芒果樹長勢喜人。我去年才種上。這裡種的是番薯,蔥頭和大蒜。我們已經收獲了一次。」

直到去年,馬希澤還和村裡的其它農民一樣,只知道種植衣索比亞人傳統的糧食作物苔麩和大豆。苔麩是本地特有的谷類作物,產量不高。馬希澤說:「除了苔麩之外,我們不知道還有其它糧食可種。是其它人來到我們這裡,教我們種植一種小麥和黑麥雜交後的品種,產量一下子提高很多,而且適應能力強,味道不比苔麩差。」

來村子裡指導農民種植改良品種的是「地區發展服務社」的成員。這是一個與德國「世界飢餓援助組織」進行合作的埃及援助機構。該機構的項目經理貝克勒說,為促進索多村的農業發展,他們將在5年內投資25萬歐元。「我們想擴大農業發展基地。種植各種農作物,綠肥和引進蔬菜品種。使產品翻番,給農民創造較穩定的收入來源。」

如今,衣索比亞全國種植的小麥和黑麥雜交品種共有大約20萬公頃。許多援助組織都在推廣這一神奇的糧食作物,就連亞的斯亞貝巴政府也為引進這一品種開放了綠燈。

衣索比亞有6百萬到8百萬人依賴食品援助。兒童營養不良是該國的一大難題。可以說這是衣索比亞的傳統國情。但是德國「世界飢餓援助組織」的工作人員邁爾說,該國這要傳統的貧困狀況早已得到改變。他說,「由於連年糧食增產,衣索比亞的生活水準已經改善。我認為,在採取了有效措施的情況下,只需5年到10年的時間,衣索比亞就能清除飢餓根源,戰勝多年來的農業落後狀況。」

自1984年衣索比亞发生飢荒以來,至今人口翻番,已經增加到7500萬。經歷了多年的獨裁統治和內戰之後,現任總理澤納維開始實行農業改革方針。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建設高潮。咖啡出口增加,衣索比亞的花卉也佔據了國際市場。前總統吉達達認為國家在社會福利方面也取得進展。「政府建造了許多學校和大學,基礎設施得到改善。但是也還存在許多問題,在民主和人權領域,政府還在實行專制統治。」

索多村距首都大約200公里,這裡的農民幾乎沒有時間去過問政治。雨季一過,農民就必須抓緊時間耕種。馬希澤在地裡幹活,他的太太則在家裡做晚飯。36歲的馬希澤太太,已經是9個孩子的母親。她說,「開始時我們對這種雜交品種表示懷疑。有幾個貧困家庭獲得種子後,我們根本沒在意。後來我對我丈夫說,他們能種,我們也能種。」如今,全村子的人都改種這種新品種。項目負責人貝克勒非常自豪地說,「如果能夠保持和去年一樣的發展勢頭,如果所以人都積極參與。我們將創造奇跡。照此下去,4年之後,人們將不再認得出我們的村子。」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