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莫言的中間地帶

2012年12月12日

在作家莫言獲頒諾貝爾文學獎後,對他是否有資格獲獎,國際間依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莫衷一是。12月12日一期的《新德意志報》強調,爭議的焦點集中在作家對政治及其所處社會應取何種態度。 《南德意志報》關注中國藏區不斷發生自焚抗議事件。

https://p.dw.com/p/170X2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12月6日一期的《新德意志報》發表一篇署名文章,分析莫言現象,指出,莫言的作品、行為和此次在斯德哥爾摩的表態顯示,莫言實際上處於一個中間地帶,同中國這一特殊時代和環境有關:

「效率第一的資本主義中國顯然處在一種黨日益感覺到改革壓力的狀態中。其原因也在於,顯然出現了特定集團越來越強烈的同政治紀律決裂的傾向,出現了對於黨的團隊的越來越激烈的反抗,出現了越來越公開的給予反對派自由活動空間的訴求……

Schriftsteller Mo Yan China Peking Flughafen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landov

「這一視角將作家莫言置於特別關照之下。他高高地坐在黨領導的作協的官位上,反對派的中堅力量則坐在監獄的硬地上。這也就是西方批評的主調。只不過,……外來的批評極易讓人感覺到一種傲慢的氣味。……莫言是否應以異議人士的面目出現?他首先是一位作家。每一種藝術獨立於創作者的道德。才能和道德並不一定相互聯繫。因此,文學必須擁有最後發言權,正如布萊希特所寫的那樣,必須探討文學的用處。……」

Deutschland Literatur Geschichte Bertolt Brecht
德國作家布萊希特圖片來源: ullstein bild

《新德意志報》的文章最後寫道:

「獲獎者莫言身處一個沒有出路的中間地帶。他顯示出來的是一個分裂的形象。人們在拉扯他,他也讓人拉扯。真正的美無法在這種狀態下產生。但是,誰若干預這個世界,誰就必須預見到醜惡。不得不參與作家這一行當必然產生的喧囂,這是醜惡的。但是,因此拒絕使用反對現存統治秩序所必需的明確語言,亦為醜惡。這是一個怪圈。在沒有出路的醜惡中,僅存的只是美的文學。而只有當文學不僅僅是美的時候,才能最好地體現這一稱謂。要體驗這一真理,請閱讀莫言!」

藏人悲劇

自2009年以來,中國藏區至少已發生95起自焚抗議事件,僅上個月,實現最高權力更迭的中共十八大召開當月,就發生了28起。自焚者中多為僧侶。他們要求中共統治者尊重藏人權益、文化和宗教。《南德意志報》發文強調指出,藏傳佛教拒絕自殺行為。因此,中國藏區不斷發生自焚抗議事件只能表明當地局勢的惡劣:

Tibet China Symbolbild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自焚在藏族社區中也並非沒有爭議。佛教拒絕自殺,但是,同其它宗教一樣,如果個人為團體犧牲生命,佛教也視其為一種高尚的行為,尤其是,如果此舉是在第三者未受損的情況下發生。……

「觀察家指出,自焚事件在藏人中引發了團結浪潮。但是,唯色這樣的作者已經在擔心遭到新一輪『嚴懲』。這是又一輪由鎮壓和抗議組成的怪圈中的悲慘一章。」

摘編:凝煉
責編:李魚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