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茅於軾:走出困境關鍵在經濟結構調整

2009年3月19日

本周三世界銀行在新公佈的一份對中國經濟狀況季度預估報告中稱,鑑於中國出口貿易因不斷加劇的全球經濟危機而受重創,世界銀行將中國經濟增長的預估值向下調整一個百分點。新調整後的中國經濟增長預估值為6.5%。中國自由經濟學派著名經濟學家茅於軾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中國經濟的問題不在於GDP的增長率,而是經濟結構調整的問題。

https://p.dw.com/p/HFNE
越長越高的上海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德國之聲:本周三世界銀行公佈的一份預測報告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值下調了一個百分點。您覺得世界銀行重新做出的這項預測合乎實際嗎?

茅於軾:我覺得是比較符合實際的。因為從去年年底到現在已經看出中國經濟下滑的速度比原來的估計要高,所以世界銀行往下調(增長預估值)不出乎意外。

德國之聲:今年中國政府在兩會上提出經濟增長速度"保八"的目標,如果按照世界銀行做出的預測,是不是中國今年無法實現"保八"的目標呢?

茅於軾:對!我老早就說過,"保八"保不住。不過我也說過,中國經濟的問題不在於GDP的增長率。我們現在面臨的是經濟結構的問題。所謂經濟結構,比如儲蓄和消費的比例,出口和國內需求的比例,政府稅收和老百姓收入的比例,這些方面失調。所以,中國要走出當前困境的核心問題不是促進GDP的增長率,而是下工夫調整自己的結構。如果我們光是瞄準GDP的增長率,忽視了結構調整,就會有許多不良後果。我並不認為GDP下來有什麼了不起,我倒是關心我們有沒有決心調整一些不恰當的結構。

德國之聲:中國官方表示,如果經濟增長速度低於八個百分點,就會引起比較大的社會動蕩。您認為,增長速度是否可以達到八個百分點會對社會穩定造成這麼大的影響嗎?

茅於軾:社會穩定不取決於GDP,而取決於就業。只要大家有事做,有收入,哪怕收入低一點,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過去十幾年都是瞄準增長率,而不是瞄準就業。就業的記錄很差,GDP的記錄很不錯。政府花了很多錢用在資本密集的項目上,而勞動密集的項目,特別是服務業沒有什麼發展。十幾年才增長了一個百分點,頂多兩個百分點。

德國之聲:您一直提到調整經濟結構的問題。中共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提出了"騰籠換鳥"的經濟轉型概念,反對意見認為這種做法放棄了中國廉價勞動力的優勢,不利於農民工就業。您認為"騰籠換鳥"的想法和農民工就業矛盾嗎?

茅於軾:汪洋說得很形象。總而言之,廣東這種結構是持久不了的。不要拖拖拉拉的,政府不應發出錯誤的訊號。政府要領頭下決心調整。我比較同意他(汪洋)的說法。這麼大的出口加工肯定要降下來。我們要把需求改成國內需求,而不是出口加工。這個是中國需要調整的結構之一。只有通過投資,通過關停一些企業,結構才能調。老企業不關,怎麼調結構?新的投資還是原來老的模式,結構還是調不了,中國就走不出困境。政府要下決心,要發出很清楚的訊號,要告訴企業,呆在那裡是沒有救的,必須要調整。

德國之聲:中國去年推出了4兆刺激經濟救市計劃,您認為這項計劃到什麼時候可以顯示出救市效果?

茅於軾:這要看你的錢怎麼花。如果還是按照老結構去投資,那永遠也走不出困境。如果投資於幫助企業轉型、工人的再培訓、國內需求的開發、特別是對農村的公共服務的改善,我看有一年的時間大概可以看出效果,但是再快恐怕也快不了。

作者:洪沙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