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自由精神與公權力

2013年8月22日

由於《衛報》對英美情報機構的監聽行動進行了曝光,英國政府機構對其施加壓力。而近日,「洩密者」曼寧也被判處35年徒刑。

https://p.dw.com/p/19UcK
LONDON, ENGLAND - AUGUST 05: A general view of Kings Place, which houses the offices of the The Guardian and The Observer newspapers on August 5, 2009 in London, England. The Guardian Media Group's Sunday newspaper, The Observer which was founded in 1791 and is the world's oldest Sunday newspaper, is potentially facing closure. (Photo by Oli Scarff/Getty Images)
Zeitung The Guardian圖片來源: Oli Scarff/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左派英媒《衛報》主編拉斯布裡傑(Alan Rusbridger)稱,英國政府高級官員要求他上交敏感數據,不過這位主編並沒有讓步。他表示,寧可銷毀這些斯諾登提供的機密文件,也不會將它們交給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或者英國情報機構政府通信總部(GCHQ)。

結果事情果真就這樣發展:GCQH要求《衛報》銷毀這些機密文件。拉斯布裡傑稱,在兩名GCHQ情報人員的監控下,該報駐倫敦新聞大樓內的相關硬碟遭到破壞。這位主編稱這其為該報歷史上"最離奇的時刻"。

受到牽連的還包括最早於斯諾登進行接觸、並將此事曝光的記者格林沃爾德:上周日,格林沃爾德的巴西同性伴侶大衛‧米蘭達(David Miranda)在倫敦希思羅機場被扣留,受了9個小時的問審。依據英國反恐法的第七條,米蘭達被問話,內容主要是有關他的家人、巴西的情況和他的男友格林沃爾德。擺在首位的當然是NSA事件,米蘭達在獲釋後向媒體表示。

U.S. journalist Glenn Greenwald (L) walks with his partner David Miranda in Rio de Janeiro's International Airport August 19, 2013. British authorities used anti-terrorism powers on Sunday to detain Miranda, the partner of Greenwald, who has close links to Edward Snowden, the former U.S. spy agency contractor who has been granted asylum by Russia, as he passed through London's Heathrow airport. The 28-year-old Miranda, a Brazilian citizen and partner of Greenwald who writes for Britain's Guardian newspaper, was questioned for nine hours before being released without charge, a report on the Guardian website said. REUTERS/Ricardo Moraes (BRAZIL - Tags: POLITICS CRIME LAW TPX IMAGES OF THE DAY MEDIA)
格林沃爾德在其伴侶米蘭達被審訊9小時後和他相聚圖片來源: Reuters

引發強烈批評

英國情報機構近來的所作所為,引發了一場關於捍衛新聞自由的爭論。德國政府也認為此舉已經走得太遠。德國聯邦政府人權專員勒寧(Markus Löning)表示,《衛報》主編的描述令他震驚。勒寧對《柏林日報》說,他現在對英國的新聞和輿論自由感到擔憂。

記者無疆界組織認為,倫敦機場事件是對記者家屬的騷擾和攻擊。該組織的負責人雷迪斯克(Michael Rediske)對德新社說,英美試圖借此破壞針對兩國政府監聽報導的新聞出版渠道。他表示,強迫英國最負盛名的媒體銷毀機密文件,此舉令人膽寒。但雷迪斯克也提出質疑,為何《衛報》主編選擇屈服,而不是訴諸法律或者當即將此事向公眾曝光。

德國記者協會也表示,(英國政府)針對《衛報》的行為是對新聞自由的攻擊,這不可能發生在德國。"根據德國法律,一名情報機構的員工絕對不允許出現在編輯部,強制要求銷毀資料",該協會的發言人左納(Hendrik Zörner)說,"記者(在這種情況下)完全有權反抗"。 左納還表示,德國也出現過搜查編輯部的情況,但這些行為也並無合法依據。

新聞自由受到挑戰

儘管英國法律中有關於新聞自由的規定,但針對記者工作的保護,該國卻沒有成文的法律規定。和其他西方民主國家相比,英國針對新聞自由的規定相對籠統。英國的法官們有較大的空間,對這些法律進行註解和詮釋。另外英國還有針對誹謗和一系列反恐的法律,這些法律都為封口媒體提供了機會。

近來的斯諾登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據北德廣播電台報導,在《衛報》今年6月曝料斯諾登事件時, 很多英國保守報紙都聽從了政府的指示,沒有對此事進行報導。

不過現在英國媒體似乎已經掀開了新篇章。無論是《獨立報》、《每日郵報》還是英國廣播公司(BBC)、《電訊報》,他們都在報導此事的最新發展:英國首相卡梅倫可能參與了對《衛報》的干預和恐嚇。

U.S. Army Private First Class Bradley Manning (C) departs the courthouse at Fort Meade, Maryland July 30, 2013. A military judge on Tuesday found Manning not guilty of aiding the enemy - the most serious charge among many he faced for handing over documents to WikiLeaks. But Col. Denise Lind, in her verdict, found Manning, 25, guilty of 19 of the other 20 criminal counts in the biggest breach of classified information in the nation's history. REUTERS/Gary Cameron (UNITED STATES - Tags: CRIME LAW MILITARY POLITICS)
曼寧7月30日的庭審圖片來源: Reuters

美國:曼寧案導致社會分裂

周三,美國軍事法庭對前美國陸軍士兵曼寧的洩密案作出裁決,25歲的曼寧因洩密、電子詐騙和盜竊被判處35年有期徒刑,另外他還被開除軍籍。根據美國軍法,判決將交由一上訴法院審核,曼寧的辯護方也可以向其他法院繼續提出上訴。不過華盛頓觀察人士認為,美國總統歐巴馬不會輕處曼寧。

事實上,曼寧案和近來的斯諾登事件一樣,將美國政府置於非常難堪的境地。法院指控曼寧的行為罔顧後果,危害公共安全。曼寧曾在駐扎伊拉克的6個月間,下載並向維基解密洩露了70萬份美國政府和軍方的秘密文件。其中戰爭相關內容尤其讓美國政府難以向公眾"交待"。曝光的內容包括美國戰鬥直升機在巴格達追殺平民的一個影片。

曼寧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美國社會的分裂。調查顯示,有半數的美國人認為曼寧損害了美國的國家利益,將他看成是叛徒。但另外一半的公民則稱讚他的勇敢行為,稱其為愛國者。

白宮目前尚未對判決表態。不過觀察家認為,歐巴馬政府希望此案可以起到殺雞儆猴作用: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曼寧現在已經為自己的行為道歉,電視上的他一臉蒼白。

作者: Rachel Baig/ Miodrag Soric 綜合報導:萬方

責編: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