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Interview mit Lin Meihong

2010年5月30日

德國達姆國家劇院舞蹈劇場藝術總監林美虹來自台灣。作為在德國屢獲殊榮的藝術家,今年3月,她第一次帶自己的作品回家演出。雖然舞蹈劇場作為表演方式在亞洲鮮為人知,但她排編的舞蹈深深地打動了現場觀眾,台灣媒體爭相報導。游歷於東西方兩個藝術世界的林美虹女士最近返回德國,接受了德國之聲記者的電話採訪,

https://p.dw.com/p/Nc9n
"天鵝之歌"中的一幕圖片來源: Staatstheater Darmstadt

"天鵝之歌"在台灣博得滿堂喝彩

在德國達姆國家劇院舞蹈劇場藝術總監擔任的林美虹不但個人曾經榮獲2006年度德國藝術家殊榮,而且她帶領下的達姆國家劇院舞蹈劇場也被德國國家電台評為德國三大舞蹈劇場之一。不過,在德國小有名氣的林美虹,在自己的家鄉卻幾乎無人知曉。出國近30年,今年3月,林美虹首次帶著自己的歐洲作品回到家鄉參加台灣國際藝術節。當問及第一次以藝術家身份回家的心情時,林女士笑著說:

"當然近鄉情怯嘛,我在歐洲演出,對我來講是常在做的工作,但第一次回去自己生長的地方,心情總是非常的緊張。"

Tanztheater Schwanengesang, Staatstheater Darmstadt
"天鵝之歌"圖片來源: Staatstheater Darmstadt

在台北歌劇院名為"天鵝之歌"的舞蹈劇場演出博得了滿堂喝彩,也讓林美虹一夜之間名聲大起。"天鵝之歌"的創作靈感來自於比利時作家羅德巴赫(George Rodenbach)的著名小說"布魯日,死城",雖然取材於文學作品,但林女士表示敘述故事不是她作品的重點,用舞蹈劇場的方式把思緒和情境呈現在舞台上面。向觀眾傳達她對文學作品的感動才是主要的目的,而對這些觀眾,她也一向一視同仁:

"每次不管是面對歐洲的觀眾還是亞洲的觀眾,我想我的心態都是一樣的,在作一個創作的工作時沒有特別區分亞洲觀眾和歐洲觀眾.我覺得藝術其實沒有什麼國界之分,應該只有好和不好的作品區別而已。"

將東西方特色融入"舞蹈劇場"

雖然表演廣受好評,但"舞蹈劇場"對亞洲觀眾還是個相對陌生的名詞。這個表演方式是德國的世界級舞蹈大師鮑什(Pina Bausch)提出的嶄新概念,它有很多不同的演出形態,一切在舞台上可能出現的表現手段都會得到充分運用,富有張力,讓人久久不能忘懷。作為鮑什(Pina Bausch)的得意門生,林美虹也發展出了自己的特色:

"我做的舞蹈劇場有很強烈的藝術形態,劇場的氛圍非常清楚,像演戲用的是台詞,而我用的是身體,就是說,同樣講一個台詞,我卻用身體去表達,這個又跟舞劇的方式完全不一樣了,這個很難用三言兩句來解釋。"

在台灣宜蘭出生的林美虹,從小學習中國古典舞,16歲拿到獎學金去義大利羅馬付克望藝術學院(Folkwangschule)進修歐洲古典芭蕾,後來又來到德國艾森的付克望藝術學院,拜師於鮑什大師的表現派現代舞, 這些跨文化的技術經驗成為林美虹藝術創作中的一筆寶貴財富:

"三種不同的舞蹈表演技巧的派別和方向,我一直很努力的三種不同的方向中尋找平衡和和諧,一個融合,但是現在做了一段時間,努力了一段時間後,就會發現這些東西會非常自然的呈現在我的作品中。我也沒有必要隱藏我來自於亞洲,來自於台灣的事實。"

Tanztheater Schwanengesang, Staatstheater Darmstadt
用身體去表達台詞圖片來源: Staatstheater Darmstadt

林美虹多元化的創作風格受到了中西方觀眾的認可,觀眾們在欣賞她的作品時卻會被不同的亮點吸引:

"在歐洲這邊會有觀眾語重心長地告訴我,你的作品就是有那麼一點東方的意味在裡頭,那我到了台灣演出以後,他們會說,你的作品真是很歐洲呀,所以說這真的完全是個混合體。我真的非常相信,藝術和舞蹈沒有國界之分。以藝術創作來說,人跟人之間的距離反而被拉近了。"

林美虹領導的16個舞蹈演員,來自14個國家,在這樣一個小小聯合國裡當領導任務其實不容易,因為經常會有不同的聲音。林美紅提出一個方案,出現異議時,她會盡量讓演員理解他的創作初衷和靈感來源。當然最後的取捨還是由總監作出決定,

"但是我們有一個共同的語言,那就是舞蹈,那就是劇場,還有就是對創作藝術的熱愛,所以最重要的方向是一樣的,我在領導他們的時候,沒有國家的劃分。當然有的時候會因為民情和生活習慣不太一樣,會有一點點不同的表達方式,不論在生活裡還是劇場裡需要溝通,我自己倒覺得這個是爆發力和創作的來源和動力。不同的文化影響和刺激,是非常有意思的。"

"天鵝之歌"是林美虹的亞洲首演作品,她也希望有更多的機會去世界各地學習交流,用舞蹈劇場感染更多的朋友。


作者:安靜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