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舊的德國中學教育體系已經不合時宜

2006年3月14日

最近,德國慕尼黑經濟研究所所長漢斯威爾納-新要求重新討論綜合學校分類的問題,他認為,原來的中學教育體系要對時下的高失業率和經濟增長的低靡負責。他在刊登在《經濟周刊》的文章裡中寫道,「把學校分成三等的體系已經不合時宜,世界上幾乎沒有其他國家還存在這種教育體系,它反映出了19世紀的三等社會分類。」

https://p.dw.com/p/875N
德國中學生圖片來源: IMageSource

德國把中學分成三等,第一等是高級文理中學,畢業後可進大學;第二等是實科中學,畢業後進入職業專門學校就讀;第三等是主要中學,畢業後只能進工廠。

最近,德國慕尼黑經濟研究所所長漢斯威爾納-新要求重新討論綜合學校分類的問題,他認為,原來的中學教育體系要對時下的高失業率和經濟增長的低靡負責。他在刊登在《經濟周刊》的文章裡中寫道,「把學校分成三等的體系已經不合時宜,世界上幾乎沒有其他國家還存在這種教育體系,它反映出了19世紀的三等社會分類。」

這種中學教育體系還導致了今天中學生之間嚴重的不平等現象,限制學生發揮自己的潛能。「一直以來,一個出生在知識分子家庭的孩子去高一等的學校上學的機會是一個出生在工人家庭的孩子的7倍。」新這樣寫道。

雖然與其他國家相比德國的高級文理中學畢業考試是一場高水準的結業考試,但要「以此來抵消整個中學教育體系帶來的負面影響」還遠遠不夠,因為工人家庭的孩子沒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所以,新要求就綜合學校問題進行一次新的討論。他說:「德國對於開設綜合學校還要再進行一次討論。總的來說,綜合學校不是錯誤想法。問題出在,這種改革同樣也負荷著反權威教育的壓力,所以從來也沒成功過。現在是一個契機,拋開陳舊思想,建立新的德國中學教育體系以適應國際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