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聽取對網禁的批評中國應爭取新聞開放獎牌

責任編輯:德國之聲中文網2008年8月2日

中國封網事件這些天成了各方爭論的焦點。現在中國放開了德國之聲、BBC等中文網站,雖不徹底,但這無疑是一個不小的進步。國際上各方面對中國的正反面批評在這種情況下仍然應該引起思考與重視,以求在奧運後保持與進一步塑造中國的國際形象,也有利於中國社會的開放與進步。胡錦濤主席說,奧運後中國將深化包括政治改革在內的改革。世界期待著。德國之聲現將國際特赦組織、美國政府、德國內政部長朔伊布勒等的觀點綜合報導如下。

https://p.dw.com/p/EowG
中國新央視大樓和居民樓圖片來源: AP

國際特赦組織德國分部秘書長羅荷比洛在接受漢諾威一家地方報紙採訪時表示,中國沒有兌現改善包括新聞審查、死刑以及勞動改造等內容在內的人權狀況的承諾。她表示,國際奧委會在中國封鎖阻擋網路的問題上躲躲閃閃的態度違反了奧林匹克的核心精神,令她感到萬分遺憾。她認為,從北京獲得奧運會主辦權開始到現在的7年,國際奧委會應該早早地就追問北京方面是否會信守改善人權狀況的承諾。

本周六,國際奧委會新聞委員會主席高斯帕在北京為國際奧委會辯解稱,網路受到檢查,頁面被阻不是國際奧委會的責任,中國方面應該對此承擔責任。他還表示,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從未允許北京封禁部分網站。羅格始終認為,應該保證記者在北京奧運會期間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瀏覽網頁。

據德新社消息,國際奧委會協調委員會主席維爾布魯根指出,中國從未承諾完全放開網路,而只表示提供足夠的上網通道。

國際奧委會現在與北京組委會共同組成了一個工作小組,負責協商哪些新聞網頁允許記者自由瀏覽。

目前從北京奧運會新聞中心可以登陸自由亞洲電台、國際特赦組織等網頁,但是天主教新聞通訊社以及西藏流亡政府等機構和組織的網頁仍然被封阻。中國方面稱這些網站威脅中國國家安全。

德國內政部長朔伊布勒在接受法蘭克福匯報星期天版採訪時表示,他深信,中國將在奧運會之後變得更為開放。他說,中國人會通過奧運會看到,自由和人權是美好未來前景的基石。朔伊布勒呼籲,應該認識到並承認中國取得的進步。"在這樣一個人口數量達到13億的大國,絕對貧困人口數量有幾百萬。我們應該承認中國取得的發展進步,中國的領導人也正面臨著一些大問題需要解決克服。"

美國白宮發言人佩裡諾本周五表示:"我們對中國當地發生的情況更感興趣,而不是媒體如何評價中國事件。我們希望看到中國的人權狀況得到改善,也希望在這個國家看到民主與自由。"

下周,美國總統布希將前往北京出席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在北京逗留期間,布希還將參加教堂彌撒活動,並同中國高層提及信仰自由的問題。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