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聯合國改革任重道遠

2010年9月22日

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早在13年前就宣稱,聯合國亟需改革。儘管在這13年間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許多事情要做。特別在安理會的改革方面迄今為止沒有任何進展。

https://p.dw.com/p/PJG4
紐約聯合國總部圖片來源: AP

第65屆聯大主席是瑞士人戴斯(Joseph Deiss)。他在聯大開幕式的致辭中一針見血地指出,聯合國大會儘管是全球問題的最好論壇,但被普遍認為是一個沒有任何權力的"空談俱樂部"。他試圖再次使聯合國發揮世界政府的效用。而由20個重要的工業國家及新興國家組成的G20集團是這個所謂世界政府的有力競爭者。紐約全球政策研究所所長佩斯(William Pace)指出,聯合國在改革的道路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2005年,成員國政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決議,比如將人權定為聯合國的三大支柱之一。"

聯合國改革步履維艱

另外的兩大支柱是和平與安全及發展。在這13年間,聯合國成立了一個和平鞏固委員會,並在不久前又新成立了一個支持婦女的專門機構。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這一聯合國的主要宗旨也得以實現。但由於聯合國有192個成員國,因此要做出一項讓人人都滿意的決議相當困難。美國國務卿克林頓在不久前的一次講話中表達了美國的意願: "美國政府支持能夠使聯合國任務盡快得到貫徹的改革,組建一支人數適當,訓練有素的士兵和警察部隊及高水準的軍事及行政領導。"

她指出,聯合國管理機構的改革非常必要。這樣才能有效地避免浪費、欺詐及濫用職權。美國人長久以來被認為是改革的推動者。但專家認為,本屆美國政府改變了一些做法。比如美國現在的聯合國改革事務代表只是代理。

增設常任理事談何容易

UN Sicherheitsrat Israel Gaza Flash-Galerie
安理會的一次會議圖片來源: AP

美國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具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之一。由五個常任理事國及十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的安理會實際上是冷戰的殘余,不符合21世紀新的全球勢力關係。特別是五個常任理事國具有否決權這一點令許多國家十分不滿。

在否決權問題上各國提出了不少的建議,比如取消否決權,或者將這一權力限制在一定的範圍內。還有人提出要擴大安理會,增加常任理事國的席位等等。德國、印度、巴西及日本在幾年前就組成了利益集團,在增加席位問題上相互支持。但五個常任理事國對此沒有興趣。它們不想縮小自己的權力。因此德國為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付諸東流了。

延長任期或許可行

而非常任理事國的任期由目前的兩年延長到五年的提議倒有可能成為現實。佩斯也認為實現這項改革很有意義:"不是我希望只讓某個國家在安理會中呆五年。但這總比人們老糾纏於增加常任理事國的席位問題要好。這反正是不可能實現,只能分散五個常任理事國處理事務的注意力。"

德國目前在爭取下一任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的席位。

作者 Christina bergmann 譯者 王雪丁

責編 凝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