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美軍航經台灣海峽 中國軍費升幅難測

2019年2月26日

中國即將在三月初召開人大會議並公佈軍費預算,美國軍艦昨天卻再度「例行性」通過台灣海峽。 此舉恐撥動中國的敏感神經。

https://p.dw.com/p/3E5u4
USS Stethem
美國驅逐艦斯特西母號圖片來源: Reuters/US Navy/K.A. Hatcher

(德國之聲中文網) 兩艘美國海軍軍艦周一(26日)行經台灣海峽,軍方稱之為「例行性通行」,但中國很可能會因此不悅。

美國國防部發出聲明表示,一艘驅逐艦斯特西母號(USS Stethem)與一艘補給艦凱薩查維茲號(USNS Cesar Chavez)行經台灣海峽前往南中國海與東中國海域。 此消息在26日早上獲得台灣國防部證實。

美國國防部表示:「美國軍艦例行航經台灣海峽的國際海域,展現美方對自由與開放的印太海域的承諾。 」

美國國防部也說將來會「繼續在任何國際法允許的區域進行飛行、航海等活動。 」

路透社報導,在兩岸關係緊繃的時刻,美國此舉會被視為川普支持台灣的表態,而引起中國不滿。

MH 370 Suche 15.04.2014
美國補給艦凱薩查維茲號圖片來源: Reuters/Australian Defence Force

中國即將公佈軍費預算

中國的國防預算一直是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 各國以國防預算當做線索,揣測中國的動向,在中國發展新的戰備能力-例如航空母艦或反衛星導彈時,尤其密切關注。

中國將在3月5日的人大會議上公佈2019年的國防預算。

此外,人大同一天也會公佈政府訂定的經濟增長率目標。

知情人士告訴路透社,中國今年打算把經濟增長率的增長目標定得比以往稍微低一些,設在6-6.5%。

2018年,中國公佈國防預算支出增長率目標為8.1%,是三年來增加最多的一次。 支出增加帶動了軍備升級,挑動鄰國的敏感神經。

而2019年,國防預算是否會受到經濟增長放緩而受到影響,學者看法不一。

環球時報本月引述匿名軍事專家認為2019年的國防預算「比2018年穩定增長8-9%會是合理的預測。 」同一篇文章也指出,中國的軍事能力要趕上西方國家,仍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因為他們現階段所持有的武力當中,高端軍備的數量仍十分有限。

然而,上海同濟大學政治系教授謝岳卻認為,有鑑於中國的經濟增長放緩,國防支出的減少也是可以預期的。 「因為國防支出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所以國防支出應該要下降。 但是也有一些因素可能會讓它上升,比如南中國海主權爭議與台灣問題。 」

習近平在一月的演講中對台灣的態度更將強硬,這個壓力也施加到國防部門上。 羅援,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說: 「台灣問題不應該被拖延到下一個世代... 我們這個世代必須要完成這項歷史使命。 」

北京從未公開過詳細的國防預算書,這使得周邊國家以及其他軍事強國抱怨中國的不透明,導致區域關係更為緊張。 中國自稱十分透明並且不會對區域安全形成威脅。

國際專家與外交官認為中國所公佈的軍費預算低於解放軍真正的支出,因為中國不但擁有世界上最大型的武裝軍隊,也積極參與世界的太空競賽。

羅法/楊威廉(路透社、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