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美智庫兵推慘勝 在大國夾縫中的台灣如何生存?

2023年1月11日

美國智庫CSIS周一公佈2026年台海戰爭的兵推報告,指出中國若侵台會以失敗收場,美日台則將慘勝。周三,台灣國防部宣佈與美國簽署高達台幣451億的最新軍售案。德國之聲整理了台灣媒體和專家對於兵推和美國對台軍售的看法。

https://p.dw.com/p/4M0pr
台灣空軍進行阿帕契直升機實戰演習
台灣空軍進行阿帕契直升機實戰演習圖片來源: Ann Wang/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本周一,美國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公佈了一份對中國侵台進行了24個版本兵推的報告。根據該報告,台海戰爭若在2026年爆發,將使中國的現代海軍狼籍一片,而險勝的美軍亦將陷入被嚴重削弱的狀態,重創美國的全球領袖地位多年。此外,台灣也將遭受重擊,成為「一座無水無電、失去基本民生運轉、經濟重創的島嶼」。隨後,台灣國防部又在1月11日公佈「F-16型機遠距精準武器」、「F-16型機反艦武器」和「F-16型機制空武器」等3類飛彈採購案,金額總計約達台幣451億元。

把台灣當戰場是錯誤

台灣媒體和專家近日紛紛聚焦於台美之間的軍事行動,「中央廣播電台」引述台灣空軍前副司令張延廷表示:「從美方兵推設定來看,台灣其實就是戰場。美方在編列預算前夕提出兵推報告,與其國防預算與軍售需求有關。因此,台灣可以將美方兵推當成參考,卻還是應該依照台灣利益為優先考量戰略。」張延廷強調,把台灣當戰場絕對是戰略錯誤,因為台灣沒有陸地縱深,並不適合城鎮戰,且台灣也沒有此類的訓練場。他認為,台灣真正應該做的是強化火箭軍、建立太空軍和全面部署資訊戰

中國解放軍去年8月初在前美國國會議長佩洛西訪台後,於台灣周圍進行聯合作戰訓練
中國解放軍去年8月初在前美國國會議長佩洛西訪台後,於台灣周圍進行聯合作戰訓練圖片來源: Gong Yulong/Xinhua/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應防範滲透問題

《自由時報》報導稱,兵推顯示「反艦飛彈數量與產量計畫是否能對應未來中國侵略的戰爭,是決定戰爭結果的重點之一。」至於報告中包含解放軍先登陸台灣南部,再一路向北推進的場景,退役少將、政大台海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胡瑞舟向《自由時報》表示,若要從南部進攻,需「選擇台灣海峽最寬之處渡海,反而對於縮短作戰時間不利。即使順利登陸也仍須北上,沿路將不斷碰到地形阻擋。」

此外,《自由時報》提到了兵推並未納入中共特務滲透及台灣內應相助情形。該報引用前戰爭學院榮譽講座廖宏祥稱,過去中國共產黨曾廣泛滲透國民黨領導階層,如今有可能對台灣故技重施,「執政黨應以史為鑑,重整情報和反情報工作」,否則兵力和軍備再強大也沒有用。

需瞭解中國戰爭哲學

政治專欄作家何溢誠在「中時新聞網」發布的評論提到,美智庫兵推稱解放軍攻台將以失敗告終,但要滿足「台灣軍方有能力施以源頭打擊」、「美國第一時間必介入」、「美軍完成部署大量反艦飛彈」及「可使用所有駐日基地」等四大條件。何溢誠認為,這些假設性的前提難以一應俱全,也離不開「對台軍售」,美國此舉不只賺到戰爭財也制衡中國大陸在全球的影響力。

海軍退役中將、政治評論員蘭寧利也在「中時新聞網」發表評論稱:「不必太重視CSIS這次兵推的那些傷亡及戰損數字,真正要看的是決策的形成與過程因應間獲得的結果與教訓。兵推中是否完全深諳解放軍戰略戰術、兵力運用與軍事辯證、中國的戰爭哲學等才是問題。」他認為,中國完全入侵台灣的可能性極小,「但美國已將中國列為逐漸形成的威脅,必去之而後快」。

軍事專欄作家王臻明在個人臉書上指出,報告中有些兵推結果,與台灣社會所想像的有非常大的落差。他提到,如果台灣政府不投降的話,戰況將會陷入僵持之中。就算美日不介入,台灣獨自應敵,中國都沒有辦法快速結束戰事,所以沒有所謂的「在一個禮拜內就勝負已定」。王臻明表示:「戰爭會在一個禮拜內結束,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天時地利都站在美日台這邊,解放軍不到一個禮拜就全滅。」

系列影片之六:場景3——全面入侵

相互嚇阻

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副教授兼系主任葉耀元則在個人臉書表示:預防戰爭的核心在相互嚇阻,此份報告勾畫出解放軍若出兵台灣將會面臨的下場,且若打贏中國,美國的霸權地位將更加鞏固。因此「真正要三思而後行的人,其實是習近平」。葉耀元認為,美國介入的機率超過八成,因為「讓中國對台灣予取予求,完全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若美國真的放棄台灣,將會「使中立國家選擇跟中國站在一起,加速中國取代美國霸權的時間線」。

葉耀元也強調:無論是親美抗中還是親中抗美,都無法消除台灣可能會面臨戰爭的疑慮。而以台灣的地緣政治位置來看,所謂的親美友中在美中霸權競爭的環境之下,根本就是一個夢話。所以唯一可以「保台」的策略,就是強化自己的國防,讓中國不敢輕舉妄動。

(綜合報導)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