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美媒4天"盯緊"胡訪美

2011年1月22日

胡錦濤4天訪美,不僅是美中兩國的政治要事,也是媒體關注追蹤的焦點。美國媒體忙得不亦樂乎,在過去四天的報導中,角度與重點各有不同,可謂"五味俱全"。

https://p.dw.com/p/10102
圖片來源: AP

胡錦濤此次訪美前夕,美國媒體把注意力集中在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的處境以及其他中國人權問題上。一些美國媒體將"胡奧會"當作一個美國可以在人權問題上向北京施壓的好機會。

胡訪美首日,受到歐巴馬最高規格的禮遇。歐巴馬對胡錦濤更像是好朋友之間的熱情相迎,或者說,是美國極力想討好來自亞洲的這條經濟巨龍。

美國媒體對胡錦濤訪美首日的報導則更多集中在經濟領域,這也是胡錦濤訪美第一天最重要的內容:貿易協議,商務訂單...中美敲定450億美元大單(其中包括中方訂購價值190億美元的波音飛機)無疑是對受經濟疲軟困擾的美國心靈的撫慰。美國媒體報導中除了有"中國通膨導致美國工作崗位減少"等詞句外也不乏"中國與美國合作"等積極評價。

胡訪美首日以歐巴馬主持的國宴作為高潮收尾。《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公佈了國宴菜單並報導說,出席國宴的各界名流享受了一頓名副其實的佳餚。兩位白宮御用廚師長科默福特(Cristeta Comerford)和尤瑟斯(Bill Yosses)親自掌勺。儘管席間白宮外有抗議北京人權政策的活動,但並沒能影響國宴大廳內的溫暖氣氛。歐巴馬致詞中強調美中兩國的相似之處,胡錦濤則為歐巴馬上任至今兩國關係的極大改善舉杯。

胡訪美次日會見美國國會眾議長和參議院多名政治家。這一天相比前一天對胡錦濤來說就"辛苦"得多。正如所料,美國國會議員們發出了批評的聲音,或者像《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的文章所寫的那樣:"胡錦濤周四(1月20日)在國會面對了殘酷的現實,國會議員對中國在貿易、貨幣政策、軍備、人權、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方面提出尖銳批評。"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裡德(Harry Reid)在一次電視採訪中,稱胡錦濤是"獨裁者"。美國媒體對胡錦濤訪美次日報導的標題用詞犀利"中國國家主席遭美國國會重擊""胡錦濤主席面對來自美國的批評"。新聞網站themarknews.com的標題則是--"分裂的國會有可能讓歐巴馬在胡來訪期間難堪".

胡錦濤訪美最後一天前往歐巴馬的故鄉城市芝加哥。《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用"獻慇勤"形容芝加哥市長接待胡錦濤的表現。胡錦濤訪問芝加哥也留下了一些疑惑。《紐約周刊》(The New Yorker)的博文以"胡錦濤為什麼去芝加哥?"為題。CNN總結胡訪美:"為了消除美國對中國在經濟和軍事上崛起的憂慮,但在台灣西藏等問題上沒有任何退讓。"

作者:Sarah Berning 譯者:謝菲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