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美國豬肉卡住台美貿易談判

尼爾(台北)2015年10月3日

台灣與美國貿易暨投資架構協議會議1日落幕,雖然美方未指開放美豬是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議的門票,卻明講若台灣堅守牛豬分離政策,簽署雙邊投資協議將更困難。

https://p.dw.com/p/1Gi1t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rtn/R. Holschneider

(德國之聲中文網)儘管台灣經濟部先前再三強調目前不是談論美豬時機,但美方仍主動在第9屆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議(TIFA)會議中,拋出美豬議題。美方主談人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副貿易代表何禮曼(Robert Holleyman)明確表達希望每位貿易夥伴都能依據科學及國際標準開放,並直言美豬議題是造成台美雙邊投資協議(BIA)卡關的主因。對此,台灣經濟部則重申"牛豬分離"原則,而外傳台灣不排除就美豬問題舉行公聽會,主談人經濟部次長卓士昭嚴正否認。

美國肉品進口問題難解

TIFA為台美間於1994年簽署的協議,但目前為空的架構,須由後續的會議來補齊,被視為台美間的貿易溝通管道,過去曾因台灣暫停美牛進口而停止舉行。而美國肉品進口議題向來是台美貿易間最難解的問題,今年3月經濟部本欲開放美國宣稱符合國際檢驗標準的6項牛雜碎進口遭立法院阻擋,最終悄悄喊停,而原定於4月舉行的TIFA延宕至今,即被懷疑與牛雜碎進口被擋有關,外界擔憂美國再度拋出美豬議題作為交換台灣進入TPP的入場券。

美方代表何禮曼表示,會議中台灣對內部改革成果對美方進行報告,美方對於台灣的努力深表歡迎,一旦TPP達成協議,任何有興趣加入的國家包括台灣,都可以自行評估是否準備好加入高標準經濟整合的機制。何禮曼說明,經濟體加入TPP也必須由12個會員國同意。

Symbolbild Schlachthof Fleisch Skandal
肉品進口問題難解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民間團體聚眾抗議

根據過去台美間的談判經驗,有民間團體認為政府在著作權、藥品、電信、肉品上的無節制開放,已讓台灣人民利益受損,讓美方得利。本次TIFA會議場外,民間團體聚眾高喊口號,抗議經濟部未與人民溝通徑行談判,並遞交陳情書給經濟部官員,希望經濟部談判能站在人民立場考慮。

"台灣自由貿易調查局"成員李元鈞表示,TIFA正是台灣加入TPP的敲門磚,而過去為WTO、TPP等自由貿易所舉行的非正式談判其實都是以人民的"利"換取特定企業或財團的"多",已造成多項人民權益損害。台灣需要貿易,但反對以資方為主體、忽視人民利益的貿易談判,而此次經濟部一周前才草率公佈TIFA會議,也未公佈詳細議程及議題,根本是直接蠻干。

民進黨終須表態面對

2007年民進黨執政時,陳水扁政府已決定要開放美牛進口,在野的國民黨大力反對,結果是TIFA停開數年。馬英九政府上台後換自己面對這個難題,2012年為讓TIFA重開準備開放,卻換來在野的民進黨大力反對。

Taiwan Parteien Demokratische Fortschrittspartei Tsai Ing-wen
蔡英文對美牛豬爭議大概只能選擇開放圖片來源: AP

媒體指出,馬政府官員目前不願碰觸美牛豬問題,可以理解,因為,越是接近明年1月的總統大選,"看守政府"的性質越趨明顯,更何況再次政黨輪替的可能性極高。但對執政希望濃厚的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而言,其處境正好相反,明年執政後終究要面對。屆時兩黨恐怕又會換位子就換腦袋,蔡英文對美牛豬爭議大概只能選擇開放,在野的國民黨必然會痛斥民進黨"枉顧國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