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美外交政策左右德國大選

2013年9月16日

德美關係因為監控醜聞以及敘利亞衝突而陷入緊繃狀態,德國各政黨和總理候選人正小心地維系外交關係。華盛頓則希望德國能更積極參與全球事務,發揮其政治及經濟影響力。

https://p.dw.com/p/19iJz
圖片來源: Reuters/Anton Denisov/RIA Novosti

(德國之聲中文網)歐洲幾乎所有重要國家都在聖彼得堡召開的20國集團峰會上簽署了一份共同聲明,支持美國對敘政策。聲明中指出,敘利亞總統阿薩德很可能是8月21日發生在大馬士革毒氣攻擊事件的始作俑者,並且敦促國際社會做出更強硬的回應。

唯有德國--歐洲最大經濟體及歐洲政治的領導核心--起初猶豫不決,並未簽署該份聲明。直到一天後,柏林才改變主意,簽署了共同聲明。

雖然在德國大選期間,外交政策並非優先議題,但在野黨紛紛以此作為攻擊目標。例如社民黨的秘書長納勒斯(Andrea Nahles)便在20國集團峰會後表示:"梅克爾女士讓這個歐洲最大國在外交政策上缺乏領導和立場。"

這並非美國政策首次成為德國各黨派的爭論議題。德國《明鏡》雜誌定期刊載有關美國國家安全局監控醜聞的最新爆料消息和德國政府在其中所扮演的秘密角色,對基民盟/基社盟和自民黨的執政聯盟相當不利。

"這是一條微妙的分界線,在美國國家安全局醜聞爆發之際,候選人不能對美國表現得太過合作。" 華盛頓特區的跨大西洋學院的斯查波(Stephen F. Szabo)如是說。

"另一方面,他們也不能顯得太疏離,因為美國仍是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在安全政策上,美國對德國而言也至關重要。"

TV-Duell Kanzlerin Angela Merkel gegen Spitzenkandidat Peer Steinbrück
梅克爾和施泰因布呂克在電視辯論時皆表示不願軍事幹預敘利亞圖片來源: Sean Gallup/Getty Images

選戰期間的監控醜聞

德國總理梅克爾宣稱,她在斯諾登揭露美國國家安全局的大規模監控項目前,對此事一無所知。美國則擔保會在德國的領土上尊重其保障隱私的法規,由此對德國政府而言,這個議題已可告一段落。但在野黨指控梅克爾在選戰時未將所有真相公諸於世。社民黨總理候選人施泰因布呂克便抨擊梅克爾違背了保護公民權益的就職誓詞,包括美國情報單位的監控項目。

但美國喬治城大學德國與歐洲政策研究中心的安德森(Jeffrey Anderson)對德國之聲表示,施泰因布呂克不太可能倣傚前總理施羅德,在選戰時攻擊美國政策。

"社民黨相當小心謹慎,他們不希望將美國國家安全局醜聞作為打擊對手的工具。"

在2002年的聯邦大選時,施羅德利用了德國國內的反美情緒,將美國政府出兵伊拉克的計劃作為選戰議題。安德森表示,這個競選策略"長期以來影響了雙邊關係"。"我的看法是,社民黨不希望讓同樣的情形再次重演。"

敘利亞衝突引發混亂

敘利亞衝突以及如何制定合適戰略的辯論已經推遲了美國所有其他日常議程。斯查波相信,華盛頓的舉棋不定使德國難以為自己定位。"德國政府清楚表明,不願意重蹈利比亞問題的覆轍,德國希望支持的是西方國家或美國的溫和行動。"

2011年3月,當聯合國安理會批准利比亞軍事行動時,德國始終持保留態度,也因此從其夥伴國美國、英國和法國中孤立。但無論是梅克爾或施泰因布呂克,都在電視辯論時清楚表明不願派遣德國軍隊干涉敘利亞。

安德森說:"如果眼前有幾個特定選擇,目標在於實施軍事打擊,那麼華盛頓肯定知道德國不太可能會支持決定。華盛頓也接受了這個事實。"

需要德國的主導力量

美國雖然對德國的軍事協助不抱太大希望,但是華盛頓仍尊重這個經濟勢力,尤其當事情涉及歐元危機等議題時,美方還是希望柏林能發揮其影響力。斯查波表示,鑑於歐債危機的起伏不定,華盛頓越發對歐洲是否有能力克服危機心存疑慮。因此美國政府希望德國能填補權力真空。

Symbolbild Europa Fahne Reichstag
美國期望德國在歐債危機時發揮其影響力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斯查波指出:"美國高度關切的是,德國是否已經準備好成為歐洲的主導力量,甚至超越這一地位。柏林是否會拿出與強大經濟勢力旗鼓相當的政治影響力?"

其中一個重要的考驗是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TTIP),歐美協議建立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斯查波相信,這一協議也將向中國和俄羅斯發出訊號,即在東方市場日益重要的背景下,西方國家仍繼續看好自由市場。

斯查波表示,德國作為歐洲最大經濟體,在其中扮演著核心角色。"這不僅攸關經濟和貿易",而是在全球建立並強化西方的價值與準則。

作者:Spencer Kimball 編譯:張筠青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