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美中關係的十字路口

2013年6月8日

「奧習會」周五在加州上演。德語媒體認為,美中關係的穩定正受到威脅,雙方必須趁此機會建立互信。而歐中貿易戰越演越烈,傳中國有意對歐洲汽車徴税,德媒評論稱,歐中正在進行危險的權利游戲。

https://p.dw.com/p/18mDf
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南德意志報》周六發表一篇題為《在互不信任中結合》(Im Misstrauen vereint )的評論稱,美中關係的穩定正受到威脅,歐巴馬和習近平必須認清雙邊存在哪些摩擦,並且建立互信關係。

"雙方都知道,他們正站在關鍵的十字路口,此時此刻必須決定:強權間的競爭應該如何發展?雙邊關係應遵守哪些規則?中國和美國間究竟存在多少衝突?"

"中國和美國都並不樂見公開發生摩擦或展開軍事衝突。但兩國之間及其在太平洋有直接影響力的地區的穩定都處於危險之中。迥異的利益考量以及更加南轅北轍的認知加劇了緊張局勢。衝突的因子正在凝聚,遲早可能演變為嚴重衝突甚至是戰爭。兩國都認為對方充滿攻擊性。唯有互不信任是雙方的共同之處。"

評論指出,雙方間的摩擦可由南中國海的艦隊部署、美方在日韓的軍備計劃、美國與菲律賓或緬甸的結盟看出端倪,進而延伸至貿易糾紛、投資障礙和貨幣爭端。在看不見的網路空間中雙方也持續較勁。而中國比美國更可能基於內政因素的考量而激化衝突:

"共產黨的主導地位、一黨專政、國家團結統一以及經濟和社會保障是中國領導層的優先事項。而事實明顯證明,利用民族主義和咄咄逼人的語氣更易維持國家內部的穩定。中國視為維護合法利益的行為,從外界看來其實充滿威脅甚至侵略性。"

USA China Flaggen
德語媒體認為,美中必須建立互信圖片來源: Feng Li/AFP/GettyImages

中國究竟是敵是友?

《南德意志報》繼續寫道,美國也面臨了自尼克森總統任內中美關係正常化以來的兩難抉擇,即中國究竟是敵是友:

"歐巴馬在這個進退兩難的局面中作出了正確的選擇。他將美國的外交政策轉移至太平洋地區,並清楚闡明美國的訴求。美國一直以來都是太平洋地區的強大勢力,而且希望維持這樣的地位。太平洋地區的穩定促使所有東南亞勢力崛起,這也是美國影響力下的產物。如今東南亞國家紛紛向美國靠攏絕非偶然。"

文章最後指出,美中關係以及摩擦發展迅速,雙方必須控制這樣的局面。此次兩國元首的會晤不能僅有象徵性意義,還必須投入更多外交努力:

"美國和中國都瞭解到,若想要互相理解,首先必須找到共同的語言。雙方必須促進更緊密地軍事交流,同時必須為南中國海及其他地區的領土主權糾紛找到外交解決程序,美中還必須為經濟活動制定規則。……歐巴馬和習近平顯然都明白這一點,否則他們便不會準備作出妥協。"

危險的權力游戲

近日歐中之間的貿易衝突越演越烈。繼歐盟決定對中國光伏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後,中國已宣佈對歐洲出口葡萄酒展開"雙反"調查,如今歐洲汽車可能也面臨同樣的命運。《世界報》周六發表了一篇署名文章,題為《中國和歐盟間危險的權力游戲》(Chinesen und EU treiben gefährliche Machtspiele)。文中指出,中國打算對歐洲汽車徵收關稅並不令人意外,對北京政府而言,歐盟向中國光伏產業徵收關稅所帶來的傷害非同小可。

Audi S3
媒體報導,中國或對歐洲進口車徵收關稅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從中國的角度看,威脅對大批的汽車徵收關稅是相當巧妙的戰術。因為德國製造商尤其會受到嚴重波及,他們毫無疑問會強烈要求德國總理介入調停。而北京相信,梅克爾是最能使布魯塞爾改變光伏產品政策的不二人選。"

"這是一場權力游戲,在最好的情況下,它能確保最終各方能在談判桌上達成可行的折中方案。最不幸的狀況則是引發貿易戰,這是仍受困於經濟衰退的歐洲所不能承受的結果,而且也將危及中國的繁榮和經濟增長。而這一切都只是為了一個市場的競爭,而在這個市場上,沒有一方真正遵守市場經濟的規則。"

"此外,歐洲方面出現一股無力感,在中國以強勢的力量逐漸攀上全球經濟的頂峰之際,歐洲感覺受到怠慢。但衝突以及互相脅迫並無法解決糾紛。限制貿易最終只會出現輸家。雙方必須在這層認知上,朝解決問題的道路前進。"

摘編:張筠青

責編:石濤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