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Ende der Demokratie? - 40 Jahre Notstandsgesetze

Ulrike Mast-Kirschning 2008年5月30日

通過緊急狀態法究竟標誌著什麼?這意味著一條新的通往獨裁的道路嗎?亦或這只是一項保證政府在自然災害發生或者大災難出現的情況下能夠更為靈活有效工作的法令?上個世紀60年代德國社會曾圍繞緊急狀態法展開過激烈的討論,並導致此後德國社會政治文化發生巨大變化。40年前的今天,德國聯邦議院以多數票通過了緊急狀態法。

https://p.dw.com/p/E9pl
大學生和中學生走上街頭反對緊急狀態法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魏瑪共和國憲法規定總統有權發布緊急狀態令,這讓希特勒獲得爬上權力寶座的機會。為了避免歷史重現,戰後相當長一段時間聯邦德國基本法一直避免在憲法中規定相似的條文。但是基民盟的議員一直以國內或國外出現緊急情況下國家必須具備有效行動能力為由,連續十多年提交緊急狀態法草案。

在社會民主黨人和德國工會聯盟的強烈反對下,這類草案始終未能通過。很多人擔心,緊急狀態法會對民主基本法形成限制,特別是會對公民的結社、集會、組織罷工以及言論自由構成威脅。

根據德國社會主義學生聯盟(Sozialistischer Deutscher Studentenbund,簡稱SDS)的創想,1966年,數量眾多的知識分子、作家、宗教代表以及工會領導聯合成立了民主緊急狀態委員會(Notstand der Demokratie)。委員會配合60年代的學生運動在當時的西德舊都波昂組織了一場近30萬人參加的反對緊急狀態法大遊行。這一次遊行是戰後德國出現的最大規模的遊行。

但是,1968年5月30日,聯邦議院以多數票通過了緊急狀態法。這一法令是對基本法在自然災害、國家遭遇侵略等情況下的補充。按照緊急狀態法的規定,在特殊情況下應允許成立臨時議會,派遣聯邦國防軍,允許憲法保護官員和聯邦情報局違反訊息保護規定等等。

有關緊急狀態法的爭論成為學生運動以及院外反對派活動的最高潮。對他們來說緊急狀態法的通過標誌著學生運動的失敗。學生和工會的聯盟出現分裂。學生運動變成在許多小組織中單獨進行。

但是在這一過程中,政治意識在廣泛的社會階層中普及開來。很多人失去對國家機關權威性的信仰,在此後的一些年要求獲得更多的民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