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241110 JRB Internet HF

2010年12月5日

我們生活在一個訊息技術革命的時代。越來越發達的通訊與計算技術在2010年又寫下可以載入史冊的篇章,那就是這一場訊息革命越來越顯示出軍事化的一面。德國之聲為您回顧一年來現實世界中的「虛擬」大事。

https://p.dw.com/p/QOvf
圖片來源: AP/dpa/DW

Stuxnet-工業設施的超級殺手

網路空間軍事化的代表詞匯就是Stuxnet,中文被稱為"超級工廠病毒"。今年夏天發現的一款名為Stuxnet的電腦病毒突然席捲全球工業界,據信該病毒到被發現時已經給伊朗核電站的控制系統帶來了破壞,特別是其中的鈾濃縮設施。至今不清楚是誰編寫了這一病毒。讓專家們吃驚的是,Stuxnet是首個專門針對關鍵工業基礎設施編寫的破壞性病毒,而且能侵入與外界絕緣孤立的網路。

Stuxnet Virus
Stuxnet讓全球工業界膽戰心驚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Maximilian Schönherr

受到"超級工廠病毒"攻擊的工業控制系統遍佈世界各地,例如核電站、化工廠和煉油廠等等,它們的安全措施現在必須要重新考慮。位於波昂的德國聯邦訊息技術安全局存儲中心的專家裡特爾(Stefan Ritter)說:

"我們現在掌握有證據。它不再是少數幾個專傢俬下裡談論的虛構的威脅,而是切實的存在,而且威脅巨大,手段高超。"

北約開始重視網路戰爭

北約也對網路戰爭的威脅作出了反應。今年11月中旬舉行的裡斯本北約峰會出台了一項新戰略,其中將恐怖主義、大規模殺傷武器和網路攻擊定義為當今三種最大的威脅。前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Madeleine Albright)負責領導了起草這一北約新戰略的委員會。她指出:

"我們已經認識到,虛擬網路空間是我們必須要認真對待的重要議題之一。"

今年5月,美國軍方成立網路戰爭司令部(Cyber Command),總指揮由美國國家安全局局長亞歷山大(Keith Alexander)將軍兼任。今年六月,亞歷山大在介紹網路戰爭司令部的任務時說:

"我們網路戰爭司令部負責監督國防部的訊息網路的保護與日常操作,負責所有網路戰爭行動的系統性調整、融合和同步。在美國總統、國防部長和戰略指揮司令部的授權下,我們也執行廣泛的網路軍事行動,以保障美國及其盟友的行動自由。"

美國「網路戰爭司令部」奈何不得維基解密

今年11月初,也就是網路戰爭司令部正式進入待命狀態三天後,"華盛頓郵報"一篇報導具體描述了這些行動意味著什麼,那就是亞歷山大將軍明確希望,為了保衛美國的利益,他們可以對世界上所有的電腦網路發動攻擊。

U.S. Army Lt. Gen. Keith Alexander
美國「網路戰爭司令部」總指揮亞歷山大將軍圖片來源: AP

假如網路戰爭司令部真的有了這樣一把尚方寶劍,恐怕它最想做的,就是立即將維基解密網站(Wilileaks)連鍋端。這家網站今年7月底公佈了大約8萬份有關阿富汗戰爭的美國官方秘密文件。文件中士兵、情報機構和使領館人員描述出一幅阿富汗的陰暗畫面,引發出一場關於戰爭意義和迅速撤軍的大討論。美國軍方對這一洩密大為光火,美國國防部長蓋茨(Robert Gates)指責維基解密網站創始人阿桑奇(Julian Assange):

"發表這些文件會在戰場上對我們的士兵和夥伴造成潛在的巨大的威脅與後果。這會損害我們的聲譽和我們在這一地區建立的夥伴關係。"

阿桑奇則反唇相譏說:"國防部長蓋茨談論的是假設的流血。但是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土地上卻真正浸漬著鮮血。國防部長蓋茨的任務就是監督執行對成千上萬的兒童與成人的屠殺。"

今年10月22日,維基解密再接再厲,又發表了近40萬份有關伊拉克戰爭的秘密文件。在美國,此前還從來沒有過如此數量的秘密軍事文件曝光。美國司法部正在審查,阿桑奇是否違反了間諜法。顯然,美國國防部沒能做到對自己的文件與數據嚴加看管。

預防性存儲個人通訊數據被判違憲

德國公眾今年也從另外的角度對數據保護問題高度關注。自2008年1月以來,德國的電信企業必須將客戶的訊息存儲6個月,例如誰在什麼時間和誰通了多長時間的電話,或向誰發了簡訊以及什麼時候在哪裡上網了等等。今年3月2日,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判決,這種所謂的預防性存儲訊息是違反憲法的。當時的聯邦憲法法院院長帕皮爾(Hans-Juergen Papier)在解釋判決理由時表示:

"沒有緣由地存儲通訊訊息會給人造成一種莫名的被觀察與威脅的感覺,這會在很多領域負面影響人們自由行使其基本權利。"

因為,即使不知道電話通話或電子郵件的具體內容,也能根據這些通訊數據勾勒或自動分析出一幅相當準確的某個人的數字畫像。本來,預防性存儲訊息是為了打擊犯罪和恐怖主義。因此,聯邦刑事局局長齊爾克(Jörg Ziercke)呼籲在憲法法院禁令宣佈後,應該出台相關的新法律:

"對我們來說,很重要的是我們在一定條件下能夠獲得這些數據。因此我們迫切需要一個新法律,來填補打擊恐怖主義和有組織犯罪中的法律空白。"

「谷歌街景」在德國受質疑

德國民眾對數據保護十分重視,對無論是國家還是私人企業的熱衷收集個人數據的行為持根本的懷疑態度。這在谷歌街景服務(Google Street View)在德國推行中反映得十分清楚。

Google Street VIew Oberstaufen FLash-Galerie
在谷歌街景中被打上馬賽克的一條德國街道圖片來源: Screenshot google.de

從今年11月中旬起,任何人都可以在網路上虛擬游覽德國20個城市的街景。這項服務投入營運前,在德國曾引起有關個人私密空間保護的激烈爭論。在谷歌宣佈欲啟動街景服務後,德國聯邦數據保護和訊息自由專員沙爾(Peter Schaar)指出:

"當然又引起我們懷疑的,是這家企業幾乎是突然襲擊般地宣佈,人們可以很快就能使用一種網路工具,而數據保護部門迄今還不知道它是如何運作的。而且如何具體使用的程序和方法,我們也是剛剛知道,要想對此作出什麼修改顯然也太晚了。"

如今,大約有25萬德國人在谷歌啟動"街景"服務前已經提出了將自家房屋外觀打上"馬賽克"的申請。

儘管如此,對某些人來說,這一服務也因此帶來了一個機會,對物理空間和虛擬空間的侵入也造就了一位現實世界的英雄,例如鮑博.梅夫斯(Bob Mewse)。這位今年56歲的英國男子不久前成了名人,因為他碰巧在谷歌"街景"裡看到自己的照片時,被自己的大肚子"雷倒",於是決心減肥,經過健康飲食和體育鍛煉等訓練,最後竟減去體重的三分之一,足足減掉了46公斤!

作者:Matthias von Hein 編譯:瀟陽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