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維佩曼: 莫言的寫作能力令人難以置信

2012年10月11日

法蘭克福大學漢學系教授多羅特婭‧維佩曼(Dorothea Wippermann)多年來從事中國文學研究。德國之聲就中國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一事訪問了她的看法。

https://p.dw.com/p/16Oa6
Den Roman "Die Sandelholzstrafe" des chinesischen Literaturnobelpreisträgers Mo Yan umlagern Fotografen am 11.10.2012 auf der Buchmesse in Frankfurt am Main. Bis zum 14. Oktober zeigen Verlage aus der ganzen Welt auf der Messe Neuerscheinungen und Klassiker. Foto: Boris Roessler dpa +++(c) dpa - Bildfunk+++
Buchmesse Frankfurt 2012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維佩曼女士,瑞典諾貝爾獎委員會今年將諾貝爾文學獎授予莫言,因為他將"民間故事"與"魔幻現實主義"作出完美的結合。莫言對世界文學又代表了何種意義?

多羅特婭‧維佩曼:這個形容很準確。特別是他將中國主題與非常現代化、充滿多樣性而且極具創意的敘事手法結合。尤其是他的魔幻現實主義,他在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現代史的現實敘述中添加了奇幻和神話的色彩,構成了很強的吸引力。

德國之聲: 您對這名作者有很深入的研究。您個人對莫言有何評價?

多羅特婭‧維佩曼:他的寫作能力令人難以置信,我一直將他視為非常優秀的作家。在閱讀他的文字時,就像看一場富含創意的文字焰火,但其中又有一定程度的質朴。他採用多樣性的寫作技巧,不拘泥於傳統敘述模式,而是運用不同的時間框架和敘述者,但讀者仍能理解他的創作內容。受眾也能注意到,莫言熟悉拉丁美洲的奇幻現實主義作品,也通曉各種國際文學中的現代敘事手法。純粹從內容看來,他的作品主要敘述中國。但部分內容不具時間性:一方面他經常敘述20世紀的中國社會,在審視中國現今情況的同時還反映出最普遍的人性。

Dorothea Wippermann
多羅特婭‧維特曼圖片來源: privat

德國之聲:現今情況是個不錯的關鍵詞。中國是一黨專制的國家,中國的作家必須遵守審查制度創作,莫言也是個體制內的作家。您是怎麼看的呢?

多羅特婭‧維佩曼:問題的重點是,人們怎麼理解這件事。莫言住在中國,他並非西方人眼中的異議人士,但是我認為他的文章極富批判性。他描寫中國的社會情況以及其中醜惡、不公和非人道的一面,書中勾勒了社會的弊端,並描述了其中的許多受害者。莫言屬於"反歷史"的作者。在莫言的作品中並沒有官方歷史中所呈現的社會主義的成就以及共產黨的功績。

Mo Yan Literaturnobelpreis 2012
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在莫言出版的眾多小說中,您會推薦哪一本給有興趣的讀者呢?

多羅特婭‧維佩曼:其實所有的作品都很有趣,也反映出中國歷史不同的層面,特別是1950年代末期的中國。莫言的作品總是富有全新的創意。我個人認為《酒國》充滿爆炸性而且極為動人。它講述一名偵探受委託調查一則謠傳,傳言在一個中國城市中有許多嬰兒被吃掉。這個主題一方面勾繪出改革時期、經濟繁榮的現代中國,另一方面呈現出過度消費和享樂的文化。從這本書裡人們也能看到,莫言作為一個作家確實有能力描寫這樣的社會情況。

德國之聲: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對於中國文學和中國的文學家有著什麼樣的意義?

多羅特婭‧維佩曼:總體而言,一名生活在中國的作家能夠獲得諾貝爾獎已經是值得注意的一件事。這對中國而言是極大的支持和鼓勵。但若問我這會不會全面改變中國文學,我認為這仍舊是非常困難的。

採訪記者:馮海音 編譯:張筠青

責編:樂然

多羅特婭‧維佩曼(Dorothea Wippermann)是法蘭克福大學漢學系教授,主要從事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