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030811 Kinder Deutschland

2011年8月4日

過去十年間,德國政界採取多項措施,力圖改善德國兒童的處境。其中最主要的措施便是增加對年輕家庭的資助,此外,對早期教育的投入也有所增加。日前,德國統計局公佈了一些有關兒童的相關數據。

https://p.dw.com/p/12Asm
Von emil_eumel Dieses Foto wurde am 7. Juni 2009 mit einer Canon EOS 400D Digital aufgenommen.
圖片來源: flickr/emil_eumel

儘管德國全社會過去幾年已經為兒童做出了許多改變,但在德國聯邦統計局局長艾格勒(Roderich Egeler)看來,有一個事實至今未變:

"德國依然是歐洲青少年人口比例最低的國家。2010年,德國18歲以下人群佔總人口的16.5%,而在十年前,這個比例是18.8%,而且下降趨勢還將持續。"

從絕對數量來看,德國青少年的數量十年間減少了200萬。對於許多年輕夫妻而言,如何在事業與家庭之間取得平衡仍然是個大問題。政界希望,通過擴大3歲以下兒童的托兒所名額能夠減輕年輕父母的負擔。具體目標是:到2013年,38%的3歲以下幼兒能夠進入托兒所,或者能夠得到保姆的照料。

然而,現狀離目標還相距甚遠。目前的幼兒入托比例只有區區23%。而在德國各地區之間,差異也相當大。前東德地區從前有著充足的托兒所及幼兒園,在柏林牆倒之後也依然如此。而西德地區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統計局長艾格勒說:

"2010年3月,全國最高的入托比例是在東部的薩克森‧安哈特州,達56%,最低的是北威州,只有14%。"

隨著2013年期限的臨近,各方面臨著愈來愈大的壓力。目前,全德國總共還缺少至少25萬個3歲以下兒童托兒所名額。而另一個嚴重的問題則是貧困兒童,單親家庭的增多加劇了這一趨勢。艾格勒說:

"單親家庭的孩子是全德國最容易受到貧困威脅的群體。在單親家庭中,貧困的比例為37%;而在所有有孩子的家庭中,貧困比例則是13%,兩者相差近3倍。"

東西德統一至今已有20年,但東德的低收入家庭比例依然高於西德地區。這也對家庭結構產生影響。相對西部,東德孩子生活在雙親家庭的比例偏低。

而統計數據也顯示了一些積極面。比如,45%的青少年都表達了獲得文理高中畢業文憑的願望,這說明人們想接受更高等教育的意願相對穩定。此外,與30年前相比,子女與父母同住的年限也越來越長,這也有利於改善代際關係。但另一方面,這也可能說明年輕人越來越無力負擔自己的住房。

作者:Kay-Alexander Scholz 編譯:文山

責編:李京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