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Zeitgeist in 5 Minuten, im EP: Music This Week

2009年11月4日

20年前的11月9日,柏林牆倒塌。19年前的11月6日,德國著名搖滾團體蠍子樂隊(Scorpions)發布了他們著名的歌"變革之風"(Wind of Change)。

https://p.dw.com/p/KNde
2009年2月21日,蠍子樂隊在德國回聲音樂大獎的舞台上演出圖片來源: ap

"變革之風"一開始那段憂郁的口哨聲讓人們一聽難忘,它能立即喚起人們對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段時光的回憶。那是政治轉折和變遷的時期,許多歐洲人懷著複雜的心情度過了這個時期,從難以相信的驚訝,到放縱的喜悅都有。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推出的"新思維",東歐與東南歐的改革運動,尤其是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的倒塌,引起了多米諾骨牌效應,此後,蘇聯解體,東歐版圖改變。

有一首歌,永遠被與這個和平革命時期聯繫在了一起:那就是德國搖滾團體蠍子樂隊的"變革之風"。這首歌首次在19年前首次問世,出現在1990年11月6日出版的該樂隊專輯《瘋狂的世界》(Crazy World)裡。

蠍子樂隊的歷史是1965年在漢諾威開始的。搖滾樂手魯道夫‧申克(Rudolf Schenker)建立了這個樂隊。1969年底,1970年初,歌手兼作曲家克勞斯‧麥納(Klaus Meine)加入了蠍子的隊伍。申克和麥納這對高手組合通過他們的英語歌詞為樂隊的國際成就奠定了基石。1975年,蠍子樂隊推出了密紋唱片專輯《在恍惚中》(In Trance),它在日本成了當年最暢銷密紋唱片。由此,他們達到了在國際舞台上立足的目標。

當80年代末"變革之風"橫掃東歐和東南歐時,那種希望和自由的氣氛給兩位音樂人帶來了靈感,創作出他們最著名的歌曲。1988年,蠍子樂隊作為第二支西方硬搖滾樂隊,得以在當時鐵幕後的列寧格勒舉行演唱會,在那裡,他們每一步都受到安全官員們的關照。一年後,1989年8月,他們再次來到蘇聯。他們跟美國和俄羅斯樂隊一起,在"莫斯科和平音樂節"上面對26萬粉絲演出。這回安全人員顧不上執行他們的監視任務,卻跟粉絲們一起狂歡起來。克勞斯‧麥納回憶道,他們在夏夜共同泛舟莫斯科河上,前往高爾基公園。一個月後,克勞斯‧麥納在"變革之風"這首歌裡寫下了這樣的歌詞:"順莫斯科河而下,前往高爾基公園,傾聽那變革之風……"

Fans bei Scorpions Konzert in Moskau Russland
2009年6月28日,歌迷排起了長龍等待蠍子樂隊莫斯科音樂會的開場圖片來源: DW / Kalz

"變革之風"這首歌唱的是原東歐陣營的公民們獲得的新自由,還有鐵幕兩邊的人們得以象兄弟般相處的時代的誕生。許多人,不光是歐洲人,全世界的人,都和蠍子樂隊一樣對這一發展驚訝不已:

"變革之風"在1991年4月得以出版單曲專輯,並成為1991年的流行金曲,在德國和另外10個國家它成了當年百首最熱門歌曲之首,在英國它排在第2名,在美國名列第4,一共進入78個國家的百首熱門歌曲排行榜。如果歐洲轉折和政治變遷應該有一首公認的歌曲來代表,就像每個國家有自己的國歌那樣,那麼自然非"變遷之風"莫屬。

在德國,"變革之風"是1991年銷售量最大的單曲專輯,在全世界共售出了1400萬張CD。在德國電視二台不久前舉行的一次民意測驗中,"變遷之風"被推舉為"世紀之歌","統一之聲"。"變革之風"成了蠍子樂隊最成功的歌曲。此後該樂隊繼續保持了藝術與社會責任緊密結合的風格,他們曾為保護雨林和支持綠色和平作宣傳。這支樂隊成功地在短短5分鐘內把一場政治變遷的時代精神抓攫住了,或者象歌曲作者克勞斯‧麥納在莫斯科河上行舟時的感覺:"全世界同在一條船上,大家說著同一種語言:音樂。"

作者:Neale Lytollis/平心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