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索拉納:已經到了結束武禁的時候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5年5月5日

歐盟外交事務專員索拉納在同美國國務卿賴斯會晤之後對媒體發表了簡短的講話。有關歐盟對中國的武禁一事,他說:解禁「是早就應該發生的事,澳洲在1992年就解除了對中國的武器禁運。」

https://p.dw.com/p/6biu
索拉納:我認為這個主意並不錯圖片來源: dw-tv

索拉納認為,1989年天安門事件之後歐盟宣佈向中國實施了武器禁運,16年後的今天,解禁應當是同中國建立信賴關係過程中,歐盟邁出的本質性一步。他說,「我認為這個主意並不錯。」美國至今反對歐盟對華解除武禁的計劃,除了對中國的人權現狀懷有憂慮之外,美國最大的擔心還在於中國會借此擴大軍事實力並改變亞太地區軍事力量的平衡。關於這一點,索拉納指出,建立信賴和信心的敏感程度非常重要,歐盟這邊沒有人希望美國士兵由此去擔當更大的風險。

「我想,天安門事件過後這麼多年,如果我們繼續保留殘存的制裁措施,那麼我們是將中國同緬甸以及辛巴威这樣的國家歸為同類了。」雖然歐盟同美國在這一問題上存有根本性分歧,索拉納仍然堅持認為,歐盟同美國將加強雙方有關亞洲事務的戰略性對話。

2004年12月,歐盟成員國政府首腦做出原則性決定,委託今年上半年擔任歐盟理事國的盧森堡在任期間了結對中國的武器禁運一事,即今年6月各國首腦峰會時對此事進行表決。雖然歐盟內部對該事件意見不一,但直到今年3月前,解禁的希望還是十分看好。3月,中國人大通過「反分裂國家法」之後,中國同台灣的關係驟然緊張,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台海及亞太局勢。緊接著,人權組織國際特赦組織公佈了去年全球死刑報告,其中提到中國死刑量在全球3700多例中佔據3400例左右,人們對中國的人權現狀究竟有了多大改善再次提出質疑。

不過,主解派仍在不遺餘力地大造攻勢。主解派首領之一的德國總理施羅德在4月14日的議會辯論中舌戰群儒,宣揚中國取得的進步,批駁向中國多出口武器是「無中生有」。他說,造成亞太地區軍事力量失衡的恰恰是美國,因為美國在90年代向台灣出售了大約300億美元的軍火。

Michel Barnier
巴尼耶:解禁是一項政治問題圖片來源: AP

當年首先提出解禁的並不是德國總理施羅德,而是法國總統希拉克。昨天(5月4日),希拉克通過他的外長巴尼耶為解禁游說。巴尼耶在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記者採訪時說,解除對中國的武器禁運,不是為了增大向中國出口武器。解禁是解除一項在今天看來已經過時的措施。

巴尼耶說,"我們將這一問題看做是政治問題。它將不會在向中國出口武器方面產生數量或品質性影響。事實上,我們對出口武器實施非常嚴密的監督。"

所謂嚴密監督,指的是歐盟將出台一部新的更嚴格的武器出口準則。按照這份準則,出口的武器必須公開。對軍民兩用的高科技出口將進行更為嚴格的檢查。這裡德國牽涉的最多。德國生產的高科技零件經常是軍民兩用,這些零件可以出口到友好國家比如英國、法國或者以色列,然後可以將它們不太費勁地組裝成武器成品,輸送到危機地區。這樣,就繞過了德國相當嚴格的戰爭武器法。1999年至2003年,德國這類的出口額大約為150億歐元。

.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