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米老鼠過75歲生日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11月18日

1928年11月28日,在美國密西西比河上的一條客船上開始了這一項奇跡:船長室裡方向盤後站的一個長著長長大耳朵叫做「米老鼠」(Micky)的海員,他大睜著一雙吃驚好奇的眼睛,穿著短短的海員褲,這副模樣一下就抓住了億萬觀眾。這是75年前紐約一家電影院首次公映的動畫短片「維力蒸汽船」(Steamboat Willie),該片的創作者和製片人是沃特-迪斯尼。從此,米老鼠走上了一條奇跡般的成功之路。

https://p.dw.com/p/4LbO
動畫米老鼠圖片來源: AP

這個形象太棒了!也許是博得了那天觀看了這場電影的記者們,媒體開始對米老鼠喝彩,一個奇跡便這樣誕生了。兩年後,迪斯尼的名字已享譽天下,四年之後,迪斯尼在好萊塢一炮打響奪得金項獎。今天,迪斯尼康采恩是全球第二大媒體公司。

人們大概並不知道,米老鼠的誕生並不很順利。那是一次乘火車從紐約前往洛山磯的路上,沃特-迪斯尼萌發了這樣一個米老鼠的形象。當時,他的動畫片公司很不景氣,在紐約他剛剛同銀行鬧翻。他現在急需的是錢。須找到新的出路,而新的出路必須簡潔。迪斯尼回憶這段歷史時寫道。

「我們每兩周就必須提供200米的動畫電影片,這樣的速度要求我們不能製造複雜的人物動物形象。於是這個形象的腦袋就是一個大圈,橢圓的是嘴。耳朵也是圓圈。米老鼠總是被畫成這個樣子,不管它的腦袋往哪個方向轉。」

迪斯尼開始時考慮將他新設計的形象取名為「Mortimer」,可他夫人覺著太拗口,建議叫做Micky「米老鼠」。米老鼠初期年代的配音也都是迪斯尼親自(口)完成的,當然是在他的美國,而米老鼠的足跡可是遍及了世界各個角落,就連名字也都是各種各樣的。

米老鼠的形象雖然永恆地一致,但米老鼠的身份卻是各不相同。它出現在120部電影裡,當過偵探,牛仔,魔術學徒,泥瓦匠,指揮家。不論米老鼠的身份怎樣,他代表的總是小人物,儘管環境險惡,它最終總能機智地化險為夷,度過難關。而這些故事經常透著迪斯尼自身的影子。到了40年代,米老鼠神奇的魅力開始減退。迪斯尼是這樣評價的:

「米老鼠成了我們的包袱,因為它像一座豐碑一般,這就限制了我們可以做的事。比如,假如我們讓米老鼠踢誰一腳,那我們就會收到無數母親的抗議信,她們會說我們這樣做是在讓孩子學壞。由此,米老鼠必須保持它甜蜜的形象。而這樣的一個形象難道不是捆住了人們的手腳嗎?」

Walt Disney, Micky Mouse, Minnie Mouse
Mickey and Minnie Mouse on Dumbo ride, in the Magic Kingdom at Walt Disney World,圖片來源: AP

自然,米老鼠是一面旗幟。後來的年間,它成了無數動畫刊物和雜誌的主題形象。在迪斯尼樂園,巨型的米老鼠站在那裡同來訪的客人握手致意,這象徵了迪斯尼公司的繁榮和成功的業績。作為動畫形象,米老鼠已被唐老鴨取代。而目前最走紅的動畫動物形象則是那條機靈的Nemo小魚-迪斯尼電影系列中的新作品。

然而,目前最大的競爭對手卻來自日本。目前,凡是來自日本的動畫形象都受到德國兒童和少年的極大喜愛。

當然,米老鼠畫冊還在賣,但米老鼠也增添了時代的精神,它的服飾和它說的語言,都經歷了一個「現代化」的過程。不這樣怎麼行呢,它必須迎合當代小朋友的口味呀!可是,這一過程帶來的成效並非顯著,出版社不斷抱怨米老鼠的銷量在不斷下降。當年的米老鼠畫冊麼,又被再版,但買書的人不是小朋友,而是成年人,用來懷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