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科隆舉行中國藝術展"會心達意"

2009年10月17日

10月8日到18日,一個名為"會心達意"的中國藝術展在位於萊茵河畔的科隆藝術博物館內舉行。展出的美術作品體現了現代中國藝術豐富多彩的創作技巧。除了傳統的中國水墨畫以外,還包括油畫、漆畫、攝影作品以及版畫等藝術形式的作品。

https://p.dw.com/p/K91N
科隆迎來了中國藝術家圖片來源: dpa

"會心達意"藝術展,力圖綜合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藝術形式,展現當代中國的藝術與藝術家。將帶有濃厚中國傳統氣息的書畫作品在歐洲展出--雖然東西方的文化不同、文字不同、創作手法也不同,但是無國界的藝術語言,卻能夠讓觀眾在看到作品的時候心領神會,通過欣賞作品和來自不同國界的藝術家"會心達意兩自知"。這就是本次藝術展所想表達的理念。主辦人藝術家雷內∙伯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解釋主題說:"這正是我所感興趣的主題,美術作品是要用眼睛來欣賞的。比如說,羅紹文的書法作品,本身就具有說服力。雖然我不能讀懂文字,但整幅作品就很出色。我能夠欣賞他的表達,筆鋒的力量。"

伯爾先生提到的這位羅紹文,就是此次藝術展中唯一一位展示書法作品的青年藝術家。目前還是北京師范大學書法專業碩士研究生的羅紹文,正在向記者介紹著他的書法作品。他的作品穩健中帶有創新,狂放中帶有收斂,讓人看了很難想像,這些竟然都出自於一個只有24歲的年輕人之手。

Entstehung der Schrift - chinesische Kalligraphie
中國書法藝術博大精深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dpa

展會組織人之一,從事圖書出版業的王女士介紹說,伯爾先生當初挑選羅紹文的作品來參展,就是因為他既有傳統的書法功底,又兼有著年輕人的活力和創新。王女士說:"他認為年輕人,比方說現在年輕人從事書法的人不是那麼多,尤其還要在書法上有所創新,比如像紹文那幅字是一首赤壁賦,中間是隸書的大字,然後加上他自己的纂章,這種書法形式被認為是書法和繪畫的結合。"

王女士提到的羅紹文的這幅作品,中間是用隸書書寫的四個大字"明月清風",周圍則是用小的行書書寫的完整的"赤壁賦"。除此以外,作品空隙處還蓋了24個小的印章,其中大部分也都是羅紹文自己篆刻,而蓋24個則是因為今年他剛滿24歲。整幅作品有書有畫,遠看四個隸書大字沉著大氣,衝擊視覺;近看行書全文流暢有致,一氣呵成。整體字劃疏可走馬,密不透風。

之前羅紹文的這幾幅作品在北京也已多次展出,並得到業內好評。對於這些掌聲和贊賞,年輕的羅紹文謙虛道:"我現在的作品還是不成熟的,個人認為我要走的路還很長。"

此次藝術展的主辦人,現年61歲的藝術家雷內∙伯爾是個出生在科隆的地道德國人。但在上世紀60年代末時,他在一本畫冊上看到了中國宋代畫家的水墨畫作品,從此為之著迷,並開始嘗試用中國傳統水墨畫的形式進行創作。雷內∙伯爾認為,影響他藝術創作的有兩個重要方面:一方面,從表達形式上看,從他的作品中能夠看到歐洲的藝術傳統與表達方式;另一方面,他對於藝術創作的理解深受中國哲學的影響,並且同中國的傳統水墨畫密切相關。雷內∙伯爾表示:"同歐洲的美術形式最為不同的是,油畫可以不斷修改,而中國的水墨畫不能改動。作畫必須快速、自發、並且專注。這對歐洲人來說非常困難。我練習太極、氣功、冥想,也研究中國哲學,這對我幫助很大。"

雖然此次來到科隆展覽現場的中國藝術家並不多,但來參加此次藝術展的作品,除了包括羅紹文在內的許多年輕中國藝術家,也還有古乾等中國老一輩藝術家的,以及雷內∙伯爾自己在宣紙上創作的作品。伯爾先生認為歐洲人對中國藝術的瞭解很少,很大的原因在於他們比較難欣賞到原作,這也是他舉辦畫展的意義所在。

作者:月洋/余思

責編:達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