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科隆學生的成都經驗:中國學生睡眠太少

嚴嚴2009年2月8日

德國政府向來鼓勵花大錢培養中德兩國間的知識型人才。六年來,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和德國文化部始終堅持著這一原則:每年向到中國、印度等國進行文化交流活動的德國學校提供資助,特別是幫助那些很早就開始學習中文的德國中學生。前不久,剛從成都一所外語學校返回家鄉科隆的師生們帶回了他們在中國的學習感受。德國之聲中文部記者採訪報導如下。

https://p.dw.com/p/Gmt1
在中國課堂裡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到成都三原外國語學校進行語言交流的11名德國中學生就讀於科隆普爾海姆高中。他們是來自學校7到12年級的學生,而且參加過至少三年的中文學習。在三周的中國之行中,他們與成都外語學校的師生們吃住在一起。

普爾海姆高中的帶隊老師宋雅‧蓋玲女士表示,給學生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是中國學生的英語水準,二是中國學校的教育體制,」我們在成都的學校體驗了一周,看他們每天是怎麼生活和學習的。給人印象最深的是,每天清晨6點半,也就是在早餐前學生們就已經開始一天的早讀時間。下午,學習之餘一些同學還要趕著上樂器課。到了晚上9點半,一天的課程才結束。更讓我們感到驚訝的是中國學生的睡眠時間太少。」

在老師宋雅‧蓋玲看來,相比中國,德國的中學和高中生有更多時間供自己支配。不過,雖然學生高興,但德國教育部似乎也注意到了課余時間過多帶來的弊端。近年來德國中學生在參加國際水準測試中表現得並不理想。因此,德國的一些中學現在也不得不改變教學計劃,增加了下午課。

普爾海姆的學生們除了與成都外語學校的學生們共同上課之外,還有相互對話的時間。他們一起就中德社會、學生生活和個人發展中產生的問題進行了討論。宋雅‧蓋玲說:「討論最多的是哪些問題給學生們帶來的壓力最大。例如:大部分中國學生在看待獨生子女政策時表示,擔心將來生活太孤單,他們還談到生活、學校、社會和父母給他們的學習壓力太大。他們很想瞭解德國學生是怎樣看待這些問題的。」

據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公佈的數據,除中學外,幾年來,中德兩國高等院校已建立了超過400個夥伴關係。到中國留學的德國學生在2007年超過了5000人。而對於德國經濟界來說,這也是企業選拔人才的重要來源。

蓋玲老師補充說,像這樣到中國參加三周的語言班,費用大約在每人2萬元人民幣左右。這筆費用對大多數德國家庭來說也是筆不小的支出,但是鑑於中國的經濟現狀,很多德國家長還是願意為其子女支付這筆費用。

蓋玲老師分析了德國中學生很早開始學中文的原因,「作為世界語言之一的中文,自然有一些學生對此感興趣。但到目前為止,學校還沒有聘請到受德國國家考試委員會認可的中文老師,因為這樣的中文老師在德國還太少。所以學校只開設了中文選修課。不過,在我們學校畢業的學生中已經有人選擇高中畢業後繼續學習中文,同時再學一門企業經濟管理。這也是今後就業的一個趨勢。」

今年夏天,成都三原外國語學校的一批師生們將回訪德國普爾海姆高中,在那裡學習正宗的德語,也體驗一下德國高中生的學習生活。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