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科隆唱全球對台戲-轉基因真能扶貧嗎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9月17日

本周,在科隆同時召開兩個針鋒相對的國際會議,一個說轉基因植物危害世界,一個說這才能讓全世界赤貧者填飽肚子。轉基因植物究竟是好還是不好?

https://p.dw.com/p/5aMm
在美國的轉基因試驗地裡圖片來源: AP

本周,在科隆召開一個名為「Abic」的國際會議(農業生物技術國際會議),這個全世界規模最大的農業生物技術大會首次離開加拿大,在歐洲召開,目的自然是在歐洲也造一種支持農業生物技術的氣氛。

肯亞农家女兒萬布古是主要發言人之一。她的論點是:「飢餓的人不是傳說中的人物,而是我身邊的人。」轉基因植物是好是壞且不論,拯救廣大的飢民才是第一要務。

與此同時,科隆還開著一個所謂「替代大會」,這是全世界環境保護者們的會議,組織者中有給世界麵包組織,綠色和平組織,德國環境和自然保護聯盟等。用邀請函裡的話說,會議的宗旨是拿出跟「經濟界、科學界和政界院外人士」的「進步神話」作鬥爭的方案來。

印度女子施瓦是與會者之一。她指出:「我們國家有兩萬五千名小農民自殺,原因是無力償債。」聽上去她的話跟肯亞女子萬布古說的差不多。但兩人的結論卻是完全相反的。施瓦在為反對轉基因技術集團剝削農民鬥爭,而萬布古為一家宣傳在非洲廣種轉基因植物的基金會工作。

爭論的焦點是:綠色基因技術真的能起到減少飢餓與貧困的作用嗎?還是僅僅是那些想要通過轉基因植物發大財的工業集團的幌子?

剛就基因技術在非洲作成一個調查報告的英國發展研究所德格拉西認為,「飢餓只是一個分配問題」,內戰、腐敗、乾旱、蝗災、愛滋病等是造成飢餓的主要原因,而工業界只是利用非洲的飢餓貧窮現象,謀略開發拓展他們的基因植物市場。

以美國、加拿大、中國、巴西和阿根廷為首,有約700萬農民在種植轉基因農作物,但這種技術至今並沒有顯示出其與飢餓作鬥爭的強大效力來。

轉基因植物經常在產量上帶來大躍進,但其它一些方面卻失敗很多。比如,蒙山托從2002年開始向印度銷售轉基因棉花種子,種了這種棉花說是不需要再噴農藥,而產量可以增加80%。現在這種轉基因棉花已經種植在印度48.5萬公頃土地上,然而,施瓦女士敘述道,這種棉花長得特別糟,給許多農民帶來了巨大的損失,這種棉花的纖維太短,抗害蟲能力不可靠,有些地方的農民甚至顆粒無收。此外,這種棉花的的種子比通常的棉花種子貴得多。

目前轉基因植物99%集中在棉花、玉米、油菜和大豆這4大種上。人們現在正在研究許多新的品種,但經常收效不大。目前,中國、印度、印尼、越南、孟加拉、菲律賓和南非14個公立研究所正在聯合研究一種金色的稻子。

轉基因植物在全世界還是一種新東西,無論在科學上、經濟上還是政治上,它的前程都還很難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