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看中國在阿富汗的戰略

2010年1月27日

一個在國際經濟危機肆虐蔓延時期仍然能保證GDP實現8.7%增長率的國家對能源的大量需求也是自然而然的。北約軍隊在阿富汗打擊塔利班的同時,中國中冶集團和江西銅業聯合體在該國開始了世界上尚未開發的第二大銅礦的開采項目。西方人說,西方人荷槍實彈地在保護中國人的經濟利益;而中國人則說,"滅火手段不同",但利益是一致的。

https://p.dw.com/p/LhNr
資料圖片:美國士兵在阿富汗的艾娜克(Aynak)巡邏圖片來源: AP

戰亂頻繁安全局勢讓人難以樂觀的阿富汗卻是一個礦產資源相當豐富的國家。距離首都喀布爾大約35公里處的艾娜克(Aynak)銅礦是目前世界上尚未開發的第二大銅礦,已探明儲量達到1100萬噸,相當於中國國內銅礦總儲藏量的三分之一。2008年中國冶金科工集團公司(中冶集團)-江西銅業聯合體壓倒性地戰勝美國、加拿大、英國、哈薩克斯坦以及俄羅斯的競標者獲得艾娜克銅礦開發權。

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報導稱,預計艾娜克銅礦開發項目總投資為43.9億多美元。這是中國在阿富汗最大規模的投資項目,也是迄今為止阿富汗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資項目。作為協議的一部分,中國投資商還將在銅礦開采當地修建學校、醫院、清真寺、發電廠和鐵路。阿富汗政府預計該項目未來將創造6000個工作崗位。

除了艾娜克銅礦,中國投資者也正在和印度以及阿拉伯的投資商一同競爭喀布爾以西150公里處探明儲量達到18億噸的哈吉加克(Hajigak)鐵礦的開采權。阿富汗政府要求外國投資商開采鐵礦的同時還在當地修建一座煉鋼廠、一條鐵路以及一家肥料工廠。外界猜測,在哈吉加克鐵礦的競標中,中國人一樣拿著一手好牌。

德國波昂大學發展研究中心教授夏特爾(Conrad Schetter)說,在阿富汗,中國人把注意力集中放在經濟開發上,而遠離中亞地區的"政治游戲":

"我覺得主要原因是美國人在阿富汗的明顯優勢,中國人不願意插到美國人和歐洲人之間。"

去年12月出版的法國《外交世界》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稱,開發投資項目是中國在中亞和非洲地區推行發展政策的典型模式。文章稱,中國人認為,隨著地區經濟的發展以及經濟發展創造出來的更多就業機會,自然而然地也就推動了地區政治的穩定,同時也解決了中國國內對原材料日益增長的需求。

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中心秘書長葉海林則不認同中國在阿富汗只看重經濟利益而無其它考慮的說法。他表示,中國非常關注阿富汗的地區安全問題:

"這種安全對於我們的投資有很大影響,對中國西北地區的社會秩序也會有影響。我們不希望阿富汗是一個遍地極端分子訓練營地的國家,如果這樣的話,對整個東亞及周邊國家都是威脅。中國的利益不只是經濟這麼簡單。"

據中國商務部網站上登載的訊息,2009年1月至10月,中國同阿富汗間的進出口總額為1.79億美元。貿易水準遠低於中國同其它鄰國間的水準。葉海林表示,中國更看重阿富汗的長期價值。阿富汗潛在的巨大市場價值和原材料供應價值對中國來說十分重要。另外,阿富汗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來就成為歐亞大陸上人類遷移、征伐、商旅活動的重要通道,那裡曾是"絲綢之路"的中轉站之一。

"現有的很多條擬定當中的連接中亞產油區和石油用戶的通道都通過阿富汗,但這些都還只存在於藍圖中。根據現在阿富汗目前的安全狀況下不可能提上議事日程上來。但從理論上從長遠來說,一旦阿富汗恢復穩定,阿富汗獨特的地理位置對中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去年年底美國《紐約時報》上發表的一篇文章帶有些抱怨的口氣寫道,"在阿富汗美國花了數以千億美元同塔利班和基地組織作戰的同時,中國卻在為其貪婪的經濟確保原材料供應"。

波昂大學發展研究中心教授夏特爾說:"正因為美國人和北約在阿富汗打擊恐怖勢力,因此在這方面中國人不需要太積極。"

中國方面也承認,中國企業在阿富汗開采銅礦的過程得到北約軍隊提供的一定的安全保障。中國專家葉海林說,根據目前中國的外交政策以及國際法框架對中國外交行為的約束,中國不太可能在軍事上對阿富汗有任何大的動作。

"不存在中國以非經濟非援助的手段參與阿富汗重建。從中國角度講,既違反中國外交政策也違反中國的外交傳統。在得不到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中國的軍隊不可能有任何海外行動。"

葉海林表示,在誰把阿富汗這把火點著的問題上或許有爭論,但是在通過不同手段滅火方面的利益是一致的。他說,"這是一種奇妙的合作關係"。

作者:洪沙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