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白色煤炭」– 清潔的水力在瑞典倍受歡迎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5月23日

人們已經認識到,像煤炭、石油這樣的傳統能源,按照我們今天的消耗速度,終有一天會枯竭。因此,近年來,開發可再生能源成為能源領域最重要的課題。其實,在一些國家,例如瑞士,水力發電早已成為主要電力來源之一。

https://p.dw.com/p/55E4
水力資源豐富的瑞典

瑞典的水力資源豐富。從20世紀初開始,瑞典就對這種可再生能源,進行大規模的工業利用了。瑞典人以他們的水力為自豪,把它稱作是「白色煤炭」。在離首都斯得哥爾摩以北大約150公里、充滿田園風光的埃夫卡勒比,差不多90年前投入運行的瑞典第一座水力發電站,今天依然在利用達爾河積蓄的水量,可靠、廉價地生產電力,沒有任何排放的問題。

瑞典對主要處於北部地區的十條大河的水力資源利用,每年可以帶來大約660億千瓦小時的收獲。這個量,可以滿足瑞典本國用電需求的一半。另一半的電力,來自12座核電站。歐洲只有挪威和奧地利這兩個國家的水力發電量比例,比瑞典更高。挪威高達90%多,奧地利為70%左右。奧地利的山區多,有利於水力發電。德國僅有5%左右的電力,來自水力。

除了充足的水源以外,水位落差,是利用水力資源最重要的前提條件。埃夫卡勒比的水位落差為22米。緊挨水庫的,還有一個研發中心。100多名科研人員,受瑞典「北方瀑布電力公司」的委託,在那裡進一步開發水力發電技術。

其實,一百年來,水力發電技術的核心部分,並沒有發生什麼變化。埃夫卡勒比的這座發電站,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新建了一台發電設備,但是其發電效率,和那5台50年前就建造的老設備相比,只提高了7%。北方瀑布電力公司水力發電研發部負責人達貝克介紹說:「我們的這台新設備,真的已經容納了當代最先進的技術,但還只是改進了區區的7%。」字裡行間,流露出對工程師前輩的敬意。

目前,全世界幾乎有20%的電力,來自水力。這種能源形式,不僅沒有有害物質的排放問題,可以不斷地自我再生。而且,和其它可再生能源,比如風力和太陽能相比,水力還擁有一個最重要的優勢,那就是它的能量,可以儲存在水庫裡,人們可以隨意按需抽用。

只不過,這種隨意,也是有限的。假如北歐地區遇到降雪量不多的年份,就像新世紀開始時,持續一個、甚至於幾個冬季沒有下雪,或者下雪量很少的時候,到了來年春天,就沒有足夠的雪水溶化,水庫就會乾枯,就會嚴重影響到消費者。挪威和瑞典北部的電價,每逢這種情況,就會急劇上升。

綠色和平環保組織認為,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利用微型水力發電設備,也就是發電能力在5千瓦以下的設備開發水力資源的潛力還很大。綠色和平組織的能源專家特斯克介紹說:「5千瓦以下的微型設備,幾個男子就可以抬得動,掛到河裡就可以發電。」他認為,對偏僻的鄉村來說,這種設備,再加上太陽能發電裝置,是非常理想的能源供應形式。一些國家,比如說印度和菲律賓,就在進行這方面的大型計劃。

就德國而言,綠色和平組織也支持水力發電,前提是只利用現有的堤壩建築,而且電站規模,不應過大。特斯克介紹說:「德國還有不少現成的水庫,可以用來發電。」在德國增長機會更大的可再生能源,是風力和生物量,中期內還有太陽能和地熱。

瑞典的達爾河,流過埃夫卡勒比水力發電站以後,再流8公里,流進入波羅的海了。每到春天,釣魚者紛紛來到這裡,希望肥美的馬哈魚上鉤。瑞典政府對水力發電營運公司,做出了非常嚴格詳細的規定,要求他們必須採取這樣或那樣的措施,以盡量減少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利用水力資源,有時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整治河流的自然走向,這是水力發電的環境弱點。

雖然,北歐的水力發電站規模,和中國或印度等其它一些國家那些規模龐大、堵截起來整個一帶土地被淹沒、上百萬老百姓失去家園的水庫相比,只是小巫見大巫,但就是在北歐,越來越大的能源需求,和保護自然環境的願望,也在時時發生衝突。1998年,瑞典政府頒布法律,禁止在一定的河流,或一定的河流段落,進行整治。原則上來說,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瑞典的水力發電事業,就被認為是「建設完畢」了。

(施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