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發展生物能源可能會破壞生態環境

Cajo Kutzbach2008年1月13日

穀物等作物既可以食用也可以當作燃料用來供暖。但是使用生物燃料時,人們又碰到了另一個問題:當世界上還有數百萬人在挨餓的時候,我們是否應該把自己的食物當作燃料?穀物真的能夠作為可持續能源嗎?

https://p.dw.com/p/CoyB
用糧食作燃料,太奢侈了吧?圖片來源: AP

能源價格的上漲導致食品漲價。100公斤小麥所含的能量等於價值25歐元的燃料。但是麵包房購買這些小麥只付給農民18歐元。從經濟角度看,把小麥用做燃料更加劃算。正因如此,麵包以及其他作物的價格不斷上升,世界上挨餓的人也越來越多。生物學家安德烈‧鮑曼介紹說,德國政府對生物能源的資助給食品價格造成了壓力。

過去幾年農田的租金被抬得很高。農民通過生產穀物或者牛奶根本無法平衡支出。那些生產生物能源的農民抬高了田租價格。而只有提高牛奶以及穀物產品的價格,普通農民才能付得起這些田租。這樣一來,生產生物能源的農民也不能像過去5年那樣購買便宜的食品了。

擔任巴登符騰堡州自然保護協會主席的鮑曼要求德國加強生物能的可持續性。他說:「對生物能源的使用應該符合可持續原則。所謂可持續就是必須對社會有益,必須有利於生態發展,而且在經濟上可以承受。過去也確實如此。人類使用生物能源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過去人們將剩下的廢料用作附近農田的肥料,這樣一來就形成了生態循環。但現在我們將熱帶的椰子油遠渡重洋運到這裡,作為生物能源。這樣一來,生態循環就遭到了破壞。」

在熱帶地區,生物能源的利用也出現了問題。斯圖加特大學的熱帶、亞熱帶農業生物教授紹爾波介紹說:「現在非洲使用可再生原料的比例最高。例如人們會利用城市周圍的樹木,把木頭帶回家用來熱湯。這樣一來,非洲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在使用可再生原料。但其缺點在於會造成土地的退化,因為砍伐會使植被消失,造成侵蝕效應,這樣一來人們也失去農業用地。」

砍伐新的森林用作農田並不是辦法。因為在過去8000年裡,地球上80%的森林已經遭到破壞,另外人們在獲得土地之前,必須先砍伐森林。僅這種砍伐就意味著釋放二氧化碳。而平衡這些釋放出來的二氧化碳經常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

明智的做法是對森林進行可持續使用。安德烈‧鮑曼表示:「可持續的概念原本來自林業經濟,也就是說,人們砍伐的木材不能超過能夠生長出來的木材。在過去的100年間,農業經濟變得越來越不可持續,因為全球化不斷需要有新的農作物產品運往中歐或者工業國家。這對發展中國家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同時也給工業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生態問題。」

德國的很多飼料、食品來自外國進口。這些進口產品經產生的廢料會給德國土地造成負擔。而與此同時,生產國的土地則缺乏養料。如果原始森林為此遭到砍伐,那麼造成的生態損失還會更大。另外,還有運輸費用。

目前對生物能源的使用佔總能源消耗的13%。將原本種植糧食的土地改種能源作物並不能幫助提高生物能源的使用比例。安德烈‧鮑曼認為,生態作物以及生物能源並不適於全球交易。他說:「不能通過稅收補助的方式來助長對熱帶雨林的破壞。產於熱帶的椰子油經過數千公里運到我們這裡變成天然氣,其產生的廢物則成了我們田裡的肥料。這決不是可持續發展。這會給社會以及生態造成負擔。這種做法仍然得到支持簡直就是一項醜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