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發展中程導彈 德國懸而未決

德國之聲中文網編輯部2005年2月11日

終於又有與美國共同發展武器項目的機會,即中程導彈防禦系統。美國和義大利已經簽署了共同發展協議書。至三月底,德國必須做出是否參與發展這一武器系統的決定。德國政府已經表示願意參與,但反對派認為德國沒有這樣的軍事需求。德國議會要為此做出最後的決定。

https://p.dw.com/p/6Ect
美軍導彈演習圖片來源: AP

這對德國國防部長施特魯克來說是很清楚的事。德國需要一套新的導彈防禦系統,而中程導彈防禦系統正是德國所需要的。德國國防軍目前的防禦系統已經老化,計劃中與美國和義大利共同發展的名為「大型跨大西洋武器計劃」可以將其取而代之。施特魯克為此爭辯說:「發展這一系統不僅能夠增加德國在北約中的聲譽,而且在維持與美國及義大利的夥伴關係中是不可或缺的。」

除了政治象徵意義以外,中程導彈防禦系統還有安全政策方面的意義:這一系統在雷達的協助下可以防禦來自空中的攻擊,比如飛機,巡航導彈或者射程為1000公里中程導彈等等。儘管沒有人否認恐怖組織和核武器擴散所帶來的威脅在不斷增加,但中程導彈防禦系統的反對者認為,德國並沒有受到明確的威脅。黑森州和平與衝突研究基金會的武器專家庫比希指出,在德國周圍1000公里以內的所有國家中,沒有一個國家會用導彈攻擊德國。而且這一系統也不完全適用於執行國外任務。庫比希懷疑,國防部長和他的將軍決定發展中程導彈防禦系統有其它目的:「一個原因是他們想給德國的軍火工業更多的資金,以便他們能夠維持下去。第二個原因是,他們想給德國空軍過時的「羅蘭」和「豪克」系統找一個替代系統。」

參與發展中程導彈防禦系統的,除了美國的洛克希德-馬丁康采恩之外,還有歐洲武器及航空航天康采恩意德斯的德國子公司。社民黨議員巴特爾斯指出,參與發展這一系統不僅能夠創造新的工作崗位,還能增強軍火技術的競爭能力。他說:「德國要承擔很大一部分雷達系統發展任務。因此我認為,這既能增強德國軍火工業的競爭能力,又能為其它領域帶來益處。」

但發展這一系統要付出昂貴的代價:國防部的初步預算為28億5千萬歐元。而據專家的估計,實際資金將是這個數字的三到四倍。這一數字使財政部長艾歇爾十分警覺。他要求國防部提供具體可信的數字,以免中程導彈防禦系統成為填不滿的無底洞。況且國防部已經購買了並仍打算購買很多昂貴的武器及設備,國防預算已經沒有多少剩餘了。

德國確實需要中程導彈防禦系統嗎?不僅專家,一些議員也有這樣的疑問。綠黨議員納赫特維認為德國在軍事上根本就沒有這樣的必要性。他的綠黨同事施托伊布勒也指出,發展這一系統的真正原因不是軍事的,而是政治的。

聯邦議會國防委員會中大部分議員贊同發展這一武器系統,德國工業聯合會也在積極活動。現在就看聯邦議會是否會為此開綠燈了。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