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疫情衝擊下 全球跨國直接投資或降四成

2020年6月16日

聯合國世界投資報告預計,在新冠疫情對各國經濟的衝擊下,今年全球的跨國直接投資將減少至1兆美元以下。受到衝擊尤其大的是發展中國家。

https://p.dw.com/p/3dr9D
Globus mit Geldscheinen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blickwinkel

(德國之聲中文網)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本周二(6月16日)公佈的年度世界投資報告指出,全球跨國直接投資流量今年將減少40%,造成這一現象的關鍵性因素是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

2019年的全球跨國直接投資(FDI)額為1.54兆美元,而今年將驟減到1兆美元以下,將在2005年以來首次跌破兆美元的水準。FDI被視為私營經濟領域跨境投資的重要指標。聯合國預計,明年全球跨國投資還將在這一基礎上再減少5%到10%,直到2022年才會開始復甦。

聯合國貿發會議秘書長基圖伊(Mukhisa Kituyi)在發布會上對記者說:"全球經濟處在一個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更大的困境",全球疫情流行從供應、需求和政策層面給跨國投資帶來了巨大衝擊。對景氣前景的擔憂將迫使許多國際企業首先重新考慮計劃在海外進行的投資。

聯合國貿發會議投資和企業司司長詹曉寧指出,發展中經濟體面對的外商投資的減少將是最明顯的,而這些國家往往更依賴外國投資進行生產和開發原材料。

Infografik FDI inflows Top 10 EN

同時,在亞洲,疫情將導致境外子公司收益用於再投資減少,原因是新冠危機凸顯了中國和其它亞洲國家作為全球製造業基地的重要性。

聯合國的報告指出,世界經濟面臨巨大變革。自2008年的金融危機之後,體現為實物價值的跨境投資就沒有再顯著增長。世界貿易趨於緩慢,全球價值鏈的延伸甚至有所萎縮。而有關可持續發展的討論加速了生產的本地化,同時世界很多地區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貿發會議預計,一些國家和地區希望將生產鏈打造的更經得起衝擊,因此生產線回流和業務出售會增多。基圖伊表示,"國際化生產領域的大變革將在未來10年裡對發展中國家產生巨大影響"。招徠投資的機遇在於提供有吸引力的服務業方案,以及可持續發展的、環保的國民經濟。

葉宣/達揚(德新社、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