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當閱讀成為一種障礙

2013年4月27日

對於閱讀的重要性,這在德國社會享有廣泛的共識。然而如何來提高尤其是青少年和兒童的閱讀能力呢?類似的倡議雖然不少,但閱讀對於不少人來說仍然是一件難事。

https://p.dw.com/p/18LRI
ILLUSTRATION - Eine Frau rauft sich am Mittwoch (07.09.2011) in Schwerin vor einer Schultafel mit der Aufschrift "Lesen" die Haare. Mehr als 150.000 Erwachsene in Mecklenburg-Vorpommern gelten als funktionale Analphabeten. Sie können trotz Schulbesuchs nicht richtig lesen und schreiben. Am Donnerstag (08.09.2011) ist Welt-Alphabetisierungstag. Foto: Jens Büttner /lmv/lth
Symbol Lesen Analphabet Lernschwäche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B

(德國之聲中文網)馬泰奧(Matteo/化名)現在已經可以比較順暢地閱讀文章書籍。不過他掌握閱讀技能的時間還不長。"多練習就能提高",15歲的他講述道,自己的閱讀輔導老師每個星期三都會到學校來看他,給他帶來一些書籍,並給他進行1個小時的指導。"有時候我們也讀報紙,我要把內容朗讀出來,當然他也有時會幫我指正一下。"馬泰奧還說,其實有些文章還真的挺有意思。此外,他必須能夠讀懂隨處可見的文字,比如馬路上的標牌,或者是信件。馬泰奧是閱讀能力輔助項目的成功案例,但像他這樣的幸運兒並不多。因為這類項目常常缺乏資金和人力。

閱讀是一項基本生存能力

根據2011年漢堡大學進行的一項調查,生活在德國並說德語的成年人中,有750萬人是所謂的"功能性文盲"。也就是說,他們雖然認識單個詞匯,能夠讀寫簡單的句子,但卻沒有能力全面理解具有上下文關聯的整篇文章,因此他們也無法"以適當方式參與社會生活",--該研究得出這一結論。尤其如今幾乎所有形式的工作就業或多或少都需要閱讀能力,即使只是閱讀書面的工作指南。

Alphabetisierungskurs, Übung, schreiben lernen © Eva Schmidt #26981792
字-詞-句-章,樣樣功夫都不能缺圖片來源: Fotolia/Eva Schmidt

在科隆芬肯貝格學校(Finkenberg-Schule)--這是一所以提供學習幫助為重點的特殊學校--人們試圖扭轉上述不良局面。少年馬泰奧參加的閱讀輔導項目就是其中之一。不過,他目前也是唯一一個享受到特殊的一對一輔導待遇的學生。他的輔導老師是一位退休的義務工作者,還願意再接受第二名學生。然而,還有很多學生都需要在學校日常課程之外接受額外的輔導。該學校的一名女教師邁耶爾(Tina Meier)介紹道,她和同事們有時候也會提供一些幫助。然而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提供輔導,老師們也需要花費很多時間,但他們很難在學校的課時之外再抽出大量時間。而在很多情況下,學生的家長也無法提供幫助,因為這樣的學生往往是出自問題家庭,父母可能根本自顧不暇。

Wer hat das Bild gemacht/Fotograf?: DW/ Petra Lambeck Wann wurde das Bild gemacht?: 12. April 2013 Wo wurde das Bild aufgenommen?: In Köln an der Finkenbergschule Bildbeschreibung: Bei welcher Gelegenheit / in welcher Situation wurde das Bild aufgenommen? Wer oder was ist auf dem Bild zu sehen? Die Lehrerin Tina Meier beim Unterricht in ihrer Klasse ********* ACHTUNG****************** Das Bild darf NUR im Zusammenhang mit dem Artikel über Leseförderung zum Welttag des Buches 2013 verwendet werden! Ist mit der Schule so abgesprochen.
科隆芬肯貝格學校的課堂圖片來源: DW/P. Lambeck

邁耶爾指出:"尤其是年齡偏大的學生,困難更大。……因為他們會害羞,只有在很小的輔導小組,人很少的情況下,才敢朗讀文章。尤其是那些閱讀能力差的學生。這我也很理解。"不管怎樣,學生家長必須提早參與解決這一問題,防止出現有的學生已經到了八年級(大致在14歲左右)的時候還有閱讀和寫作障礙。"這些孩子不會主動意識到需要每天練習,因為沒有人去告訴他們:現在給我坐下來,去訓練閱讀。"學校對學生的干預只能達到一定程度,家庭在這裡發揮的作用往往不足,尤其在某些情況下,家長不會自發地去尋求咨詢。可恰恰是在最需要擴展工作的領域,學校的經費還在削減。

閱讀新趨勢

根據"閱讀基金會"(Stiftung Lesen)的調查,電子化閱讀具有為不愛讀書的青少年"打開閱讀大門"的潛力。電子閱讀器能夠極大地吸引青少年的興趣,因為對於兒童和青少年來說,電子媒介比紙質書籍更讓他們感到親切。

FRANKFURT AM MAIN, GERMANY - OCTOBER 10: A young girl looks at a Sony e-book at the Frankfurt Book Fair on October 10, 2012 in Frankfurt, Germany. The Frankfurt Book Fair is the largest in the world and will run from October 10 - 14, 2012. (Photo by Hannelore Foerster/Getty Images)
比紙質書更「酷」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萊比錫的德國文學研究所(das Deutsche Literaturinstitut)主任尼森(Claudius Nießen)表示,根據他的經驗,寫作也能夠促進學生閱讀。尼森講述道,在他還是大學生的時候,就曾和同學一起在中學裡組織寫作興趣小組,反響很不錯,尤其對男生效果很好。"當他們自己需要敘述什麼的時候,就開始閱讀了。"如果在寫作的過程中進展不順利,或者碰到了什麼問題,他們就會去查閱文章,看看別人是怎麼解決這些問題的。"很多寫作的靈感都是從閱讀中得來的。"

而對於像知名人物到學校裡去給學生朗讀故事這樣的活動,尼森不以為然。"我想,政治人物可能更多的是為了自己的照片登上報紙頭版,而不是為了持續地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能力。"來自科隆的女教師邁耶爾也同意這一觀點。"除非他真的很感興趣,能夠持之以恆。"邁耶爾就認識一位經理人,他只要不出差,就每個星期來一次,為固定的學生提供輔導。不過這樣的人真的是鳳毛麟角。

作者:Petra Lambeck 編譯:雨涵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