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體育

申辦奧運:曾經的香餑餑 現在沒人要?!

2017年7月16日

國際奧委會計劃在今年確定2024和2028年兩屆奧運會的主辦國,這一做法是否說明這一體育盛會的吸引力在下降?

https://p.dw.com/p/2gHGf
Schriftzug von NOlympia von Olympia-Gegnern in Hamburg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C. Rehder

(德國之聲中文網)申辦2024年奧運會的城市只有兩個:巴黎和洛杉磯。上一次申辦圈子這麼小還是36年前的事。當時首爾擊敗名古屋,獲得1988年奧運會的主辦權。本來有意申辦2024年奧運的有5個城市,其中德國漢堡的申辦計劃被市民公投否決,之後,羅馬和布達佩斯也撤回了申請。

 沒有落敗者

因此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Thomas Bach)提出了"一舉兩得"的設想。巴黎和洛杉磯,他不希望讓任何一方空手而歸。兩個候選地都是西方民主國家,而恰恰是在西方,奧運會在民眾中的聲譽和支持度都大不如前。

國際奧委會內部和來自申辦城市的反對聲音,巴赫似乎成功予以了平息。7月11日國際奧委會將就此做出決定。一次敲定兩屆賽事的舉辦地點,這在奧運歷史上將第二次。96年前,國際奧委會一次將1924年和1928年的主辦權分別授予巴黎和阿姆斯特丹。

Enges Rennen um die Olympischen Spiele 2024
申辦2024年奧運會的城市只有兩個:巴黎和洛杉磯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

將於今年9月在秘魯利馬舉行的國際奧委會全會上,應產生2024年奧運會的東道主。儘管巴黎和洛杉磯都表示申辦的是2024年奧運,但看來屆時的結果會是"一前一後",即巴黎獲得2024年主辦權,洛杉磯輪到2028年。

奧運會成就不了形象工程

在柏林自由大學的哲學家和運動科學家戈鮑爾(Gunter Gebauer)看來,這一做法是一個應急方案。"國際奧委會在爭取時間,顯然,奧運會已經失去了吸引力。就是說,一個國家舉辦奧運不再是一件能獲益的事。"

許多地方政治家希望通過奧運會對城市進行現代化改造。規模浩大的建設項目往往讓主辦單位背上沉重的債務負擔。裡約奧運會結束後10個月,當地政府仍拖欠了高達3000萬歐元的工程款。

 奧運會的未來在哪裡?

Schweiz Lausanne IOC-Treffen - Präsident Thomas Bach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圖片來源: Reuters/D. Balibouse

國際奧委會作為奧運會的唯一決策方對形成這一局面也有責任。人們批評申奧花費太高、過於追求完美、程序不夠透明。申辦城市要滿足的條件太多,而且不得不承擔經濟風險,而國際奧委會則坐收漁利。不過,奧運收入的90%會撥給國際運動協會,如果失去這一渠道,某些協會根本沒有存在的機會。

現代奧運在121年的歷史中,經歷了多次危機。"我樂觀地認為,奧運理想是有未來的",學者戈鮑爾說:"體育運動一如既往地讓全球各國的人們著迷。"但他指出:"未來的東道國必須有勇氣辦出節儉低調的奧運會,必須讓民眾參與到決策過程中,而不是把奧運會看成形象工程。2008年的北京奧運就是一個負面的例子。"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xinwen@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