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生活—無所謂好壞:訪《的姐》導演方嶼

實習記者:李星2007年4月5日

4月4日,中國電影文化周「Chinese Perspectives」在杜塞道夫电影博物館閉幕。一周以來,九部中國新銳導演的作品從各個角度向德國觀眾呈現了中國社會現狀。DV電影《的姐》是最後一部上映的電影,以真實的記錄手法勾畫出一幅女出租司機為生活所迫,忙於奔波,但依然熱愛生活、相信自己的人生態度。導演方嶼接受了德國之聲實習記者的採訪:

https://p.dw.com/p/ADF5
方嶼圖片來源: DW

德國之聲:方嶼先生,您好!您為什麼會選擇以DV的形式來拍自己的第一部電影?

方嶼:我覺得DV技術為許多想做電影的人打開了新的局面,只要有一個設想就可以去拍。因為機器很小, 拍攝時不會引人注意, 你可以去觀察生活, 觀察很多細節, 這是非常好的。另外, 我剛開始拍電影, 資金並不充足, 還不能去租用價格昂貴的攝影機。

您選擇了對三位女司機進行採訪, 您覺得她們是生活中的典型嗎?

這樣的人你到處都能遇到。我覺得我比較幸運,遇到三位不同性格的採訪對象。比如有一位性格很激烈, 路見不平, 拔刀相助;有一位性格比較溫合, 事事都埋在心裡。可以說是三種不同的個性。

您的電影目前只在歐洲上映,向歐洲觀眾展示了中國的社會現實。您覺得它會影響歐洲人對中國的認識嗎?

我希望德國觀眾能看到反映中國真實生活的影片。我希望在這方面作出自己的努力。因為我們看到更多的不是中國的現實, 也給歐洲觀眾造成了很多的假象。我希望我能在我的影片中朴實地把中國的現狀展現給大家, 能引起兩國人民的理解和交流。

德國觀眾很關心, 這樣的事例是不是很典型。德國觀眾從您的影片中只能看到中國社會苦澀的一面, 您覺得是不是太片面呢?

在中國有個習慣, 家醜不可外揚。如果把中國不好的東西展示給外國是很丟人的事。我不這麼認為。德國人是一個自我批評意識很強的民族。德國並沒因此落後, 反而會發展得很好。我想如果我們以自我批評的態度對待自己的文化, 應該會讓我們清醒, 會改變我們的現狀。這是第一。

第二, 我們通過影片看到的就是中國的現實生活, 它沒有好也沒有壞, 它就是這樣。它和世界各地一樣, 都有矛盾和鬥爭共存的狀態。這部電影放映後, 許多歐洲觀眾覺得, 影片裡的三位女性對她們來講並不陌生。二戰後, 很多德國婦女捲起袖子來清理戰爭的廢墟也是這種精神。我聽後很感動, 覺得她們的生活態度很樂觀。我問她們這種精神力量的源泉在哪裡, 她們覺得這是人的一種原始力量。我覺得, 這部影片是人與人的交流, 沒有文化的界限和隔閡。

您覺得您的這部電影與目前中國的紀錄片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我不想說我要做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 我只是不想說教。我要誠實地對待我的採訪對象。其實, 我從她們身上也學到了很多東西。她們對我的生活觀有很大的感染, 讓我對生活進行思考。另外, 我想, 通過和他們的談話, 能找到了一些社會關係, 社會現象以及他們出現的原因。這樣我們才能考慮怎麼去解決它, 讓這種現象不要在出現或者得到改變。同時我認為這是一個良好的出發點。但我們不可能通過一部影片去改變社會,我不想做一件事來粉飾太平,我還希望中國人和西方人能通過普通的生活達到一種溝通, 使生活起一個文化橋樑的作用。

您有沒有想過, 讓這部電影也在中國上映呢?

我是比較現實的人, 不太願意去做無用的努力。我想如果可以, 也只能是在小範圍放映。我的幾位朋友已經看過這部電影, 他們並不覺得歐洲味很濃.

您下一步在歐洲還有什麼計劃呢?

這是我的第一部電影, 在很多方面還很不足。但做完這部電影后對我的刺激很大, 很想馬上拍第二部, 第三部電影。期間我已經和德國的一位導演合作了一部電影, 將在今年的慕尼黑電影節上映。第三部我也是和德國導演合作,目前已經有了計劃, 資金還在籌備中。第一步邁出去了, 我會繼續做下去。我最想做的是關於人和命運的題材, 每個人和他自己的故事。我覺得這是最感動人的。

謝謝您接受採訪, 祝您拍出更多精彩的電影。

方嶼簡介:

方嶼, 演員, 生於1953年, 曾在北京、科隆和柏林學習戲劇學和日耳曼文學。現活躍於柏林的戲劇界。DV電影《的姐》是其電影處女作。